聚焦改革組合效應:深化改革為經濟轉型保駕護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7 19:1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記者張濤 劉雲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會議上強調,振興東北最終要靠改革激發東北的“內生動力”,向改革要紅利。這是中國政府著力深化市場改革的又一新舉措。改革作為當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承擔了為中國經濟轉型保駕護航的重任。

    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專家認為,要防止經濟下滑、實現穩中求進,關鍵還是要繼續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式刺激”釋放因體制機制障礙而被壓抑的增長潛力和活力。下半年,政府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增加國企改革試點,改革領域繼續擴大。

    國務院近期公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建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制度,取消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的戶口性質,將為建立全國統一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掃清障礙,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有利於人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同時,與戶籍制度改革配套的各項措施,包括就業失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社會救助、住房保障等將逐漸全面跟進。

    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産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各國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人的素質和才能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愈加重要。打破戶籍藩籬,推動人口理性和合理流動,將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與此同時,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建立現代化財政制度是引導中國經濟治理走向成熟的理性選擇。中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為目標,通過預算、稅收、財政體制三大領域改革,為國家現代化治理夯實制度基礎。

    “營改增”擴大範圍、進一步減免小微企業稅費、加快部分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等措施,有利於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提振市場信心。而改進政府預算管理、推進預算公開、啟動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等改革舉措,則有利於從根本上規範約束政府行為,防範和化解一些地方存在的債務風險。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説:“中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將有助於引導地方政府抑制投資衝動並更加注重公共服務,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上半年,中國投資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並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國資委7月宣佈了首批央企改革試點名單,這意味著國資國企改革打破僵局,“央企實力+民企活力=企業競爭力”這個等式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市場化”是此次試點關鍵詞。國資委人士介紹,將對中國節能、新興際華、中國建材、國藥集團進行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務考核、薪酬管理等三項授權,“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領域應賦予企業自主權”,監管層將適應新的形勢,進行簡政放權。

    過去10年,中國經濟投資比重過高,部分大型國企效益慘澹,鋼鐵等行業出現産能過剩。以河北為例,作為全國鋼鐵、玻璃生産大省和重要的水泥、煤炭生産基地,河北既面臨發展的艱巨任務,又面臨調整結構、化解過剩産能、治理大氣污染的巨大壓力。上半年,河北以5.8%的經濟增速位列全國各省經濟增速榜尾。由此可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調整的陣痛期。

    但不好看的“數據”背後,是結構調整的穩步推進。上半年,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9%。從全國來看,上半年産能過剩行業投資增幅回落,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同比增長18%;工業增速放緩,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卻同比增長12.4%。

    瑞銀最新發佈的報告認為,受益於出口持續復蘇、政策支持加碼、前兩個月信貸穩健擴張、以及企業信心回升,預計即將公佈的7月宏觀數據將顯示實體經濟繼續平穩運行。 

責任編輯: 郭慕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