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紅石岩——牛欄江紅石岩堰塞湖搶險處置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13 07:1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雲南魯甸8月12日電(記者 侯文坤、伍曉陽)地震突襲,山體崩摧,江河堵塞。魯甸縣火德紅鎮紅石岩村,山體崩塌堵塞牛欄江,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水位快速抬升,上萬名群眾面臨威脅。

    一場排危搶險決戰就此打響。12日17時,堰塞體泄流槽全面打通,紅石岩堰塞湖險情基本解除!

    極高危險,水位猛漲

    3日下午,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在建的牛欄江紅石岩水電站上遊,半座山體崩塌後堵塞牛欄江,形成一個巨大的堰塞湖,水位快速抬升。

    據水文部門測量,堰塞體頂部海拔高程1216米,堰塞體高度116米。震後次日,堰塞湖水位以每小時1米左右速度抬升。照此速度,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兩到三天水位即可漫過壩頂,可能引發潰壩,情況十分危急!

    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指出:紅石岩堰塞湖屬大型堰塞湖,危險級別為極高危險級,風險等級為I級(最高級別),具有“巨大、極險、艱難”三個顯著特點。

    巨大——包括“湖大”“堰塞體大”“上遊集雨面積大”。堰塞湖總庫容有2.6億立方米,堰塞體總方量1200萬-1700萬立方米,上遊匯水面積有1.1萬多平方公里。截至6日晚上,堰塞湖回水已達25公里。

    極險——堰塞湖水位上漲迅速,直接影響上遊會澤縣兩個鄉鎮1015人,下游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3萬餘人、3萬餘畝耕地,還危及上遊小岩頭水電站和下游天花板、黃角樹等水電站安全,危害十分嚴重。

    艱難——應急處置難度極大。採取工程措施排險,需要搶通震毀公路,讓大型設備進入堰塞體。搶修左岸下游通往堰塞體道路,要在斷崖上鑿壁架橋。兩岸山體還在不斷崩塌、滾石,給施工作業造成了很大安全風險。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堰塞湖形成後,排險處置指揮部決定採取工程措施和轉移群眾相結合的處置方案。工程措施是在堰塞體頂部右側,開挖一條深8米、底部寬5米的泄流槽。在堰塞湖上下游,地方政府和救援部隊迅速組織受威脅的群眾轉移,4個縣區共疏散轉移群眾12797人。

    除此之外,堰塞湖上遊的沾益縣德澤水庫下閘攔截洪水,最大限度減少入湖流量;下游的天花板、黃角樹電站加大下泄流量,儘量騰出庫容。

    “泄流槽”成為堰塞湖搶險的關鍵工程。擔負施工作業的武警水電部隊800多名官兵,克服天氣複雜多變、施工任務艱巨等困難,晝夜作業,持續奮戰,進行大規模爆破13次、小規模爆破100多次,出動大型工程機械210臺套,開挖土石方10萬餘立方,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出色完成了攻堅任務。

    擔負道路搶通和裝備運送任務的13集團軍工兵團、14集團軍某旅和武警等相關任務部隊官兵,冒著危險運送炸藥及排險裝備,為排險作業提供條件。

    擔負堰塞湖漂浮物打撈清理任務的曲靖軍分區100多名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水位不斷上升、上遊漂浮物不斷湧來等情況下,先後打撈、清理堰塞湖漂浮物達7萬平方米,防疫洗消27萬餘平方米,為施工作業排除了隱患。

    擔負堰塞湖空中勘察預警任務的13集團軍陸航旅,在飛行資料不完備、天候條件複雜的情況下,先後14架次、20多小時飛抵堰塞湖上空實施抵近勘察,及時發現次生災害隱患,有效發佈了預警信息。

    險情基本解除,謀劃變害為利

    “經過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部隊1100多名官兵7天緊張奮戰,牛欄江堰塞湖泄流槽于12日17時全面打通,標誌著牛欄江堰塞湖險情基本排除。”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梁冬春12日晚在新聞發佈會上説。

    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司令員岳曦表示:“紅石岩堰塞湖的處置難度不低於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堰塞湖。這次成功處置創造了堰塞湖處置的奇跡!”

    據了解,專家還研究了將堰塞體改造成水利樞紐的可能性,變堰塞湖為控制性水庫,使其成為具有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發揮灌溉、發電、防洪、旅遊等功能。劉寧表示:“這一設想如能實施,將變害為利,惠及周邊地區。”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