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8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出臺後,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了“精準發力”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 常務會議提出,要以研發仲介、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産權等領域為重點,抓住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導向,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壯大。會議提出的五項“精準發力”環節較為具體。 在強化市場機制方面,提出要有序放開市場準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支持合夥制、有限合夥制科技服務企業發展。要積極推進重點實驗室、大型科技儀器中心等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向社會開放服務。 在政府投入方面,則提出要加大財稅支持,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要改革創新投融資體制,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後補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務發展。 此外,還提出要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強化國際交流合作。讓科技服務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供支撐。 上述關鍵環節,有四項著眼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為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際上發表的科技論文總數世界第二,但是被引用的次數並不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産業科技發展研究所所長劉峰認為,中國科研轉化過程中存在産權問題,是成果轉化率低下的又一原因。 會議強調的合夥制和公共技術平臺開放,均是目前科技産權領域的焦點問題。各界亦多有呼籲放開對科技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種種限制,“目前收益分配問題也降低了這個産業的發展速度。科技服務業依賴於高校、研究院的研究員,現在的收益分配卻還是按事業單位的辦法,打消了研究員的積極性。”他説。 目前大量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閣,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缺乏先進適用技術的支撐。究其原因,與創新成果轉化和市場服務意識不足,國內産學研合作協作不夠等有關。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夏傑長認為,服務業要素的供給和市場需求都存在被壓抑現象。“服務業發展關鍵是打破壟斷,完善規制。”他説。 數據顯示,隨著國家大力實施簡政放權,實施工商註冊登記等改革,上半年,服務業新增企業數量達到129.06萬戶,佔新登記企業總數的78.1%。這釋放出服務業正在加快發展的信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有為預測,服務業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最大産業和吸納就業的第一主體。“十二五”服務業發展目標是47%,這一目標在今年就可以實現。 這一佔比變化也有製造業增速放緩、服務業增速相對提升的原因。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十一五”的服務業發展目標並未完成。2010年服務業比重僅僅為43%,未達到43.3%的目標。個別年份,比如在2007年還出現了服務業比重下降的情況。 2011年全國服務業比重為43.1%,比上一年僅僅增加了0.1個百分點。進入2012年以後,服務業比重提升較快。 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3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達到44.6%、46.1%,分別比上一年增加1.4、1.5個百分點。 2014年上半年三産佔GDP的比重是46.6%,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這是2013年服務業佔比超過第二産業後,繼續保持這樣一種增速快於第二産業,佔GDP比重繼續提高的勢頭。(記者 定軍 實習記者 黃靜 張淼淼)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