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警示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之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5 19: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黃小希、張志龍)每年約有5.5萬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猥褻、拐賣、虐待等以未成年人為侵害對象的刑事案件多發;未成年人吸毒人數增多,2013年比2012年增加26%……

25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披露了我國近3億未成年人人身安全面臨的三大問題。如何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仍是擺在家庭、社會和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

每年5萬餘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猥褻、拐賣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突出

“我國每年約有5.5萬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報告指出,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問題仍然突出。溺水、交通事故是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農村地區非正常死亡學生佔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總數近80%。

以意外死亡為例,一些危險水域、路段沒有設立警示標誌或警示信息不充分。即使有警示標誌的,信息也過於簡單,例如“禁止下水”“禁止橫穿馬路”等,不足以給未成年人以警醒。

姦淫、猥褻、拐賣、虐待、遺棄等以未成年人為侵害對象的刑事案件不斷發生,利用未成年人乞討屢禁不止,一些案件觸目驚心。報告指出,在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犯罪中,姦淫幼女、猥褻兒童、拐賣兒童犯罪較為突出。

去年以來,貴州畢節、廣東韶關、安徽潛山都曝出學生被性侵事件,呈現出“低齡化”“跨度長”“隱蔽性強”等特點,而“校園性侵”“農村留守”“熟人作案”成為性侵事件的高頻詞。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未成年人獲得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其中難免夾雜不良信息,腐蝕著孩子們的心靈,也誤導了他們的行為。

報告即指出,近年來未成年人吸毒人數逐年增多,2012年比2011年增加27%,2013年比2012年增加26%。

保護乏力:六成未成年被害人是留守兒童和流動少年

翻開侵犯未成年人的案例,受害人多為缺乏家庭監護的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離異家庭子女等。有關檢察機關的案件調查顯示,在全部未成年被害人中,六成是留守兒童和流動少年。校園性侵、體罰等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學校保護措施落實不到位。

未成年人健康安全地成長,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年修訂後,已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地方法規進行了修改,規範了機關、社會團體、中小學校等責任主體的保護職責。但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存在許多薄弱環節。

主要表現為:家庭監護職責在部分人群中沒有得到有效履行;校園性侵、體罰等安全問題和校車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學校保護措施在部分中小學校,特別是鄉鎮中小學校和幼兒園不落實。

兒童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表示,未成年人中,特別是留守兒童,更容易成為受侵害群體。

“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當然包括留守兒童,性格較為敏感叛逆,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孫雲曉説,如果孩子在家裏得不到關愛,就會轉向社會尋求,很多社會問題諸如性侵事件就可能隨之而來。

在學校保護方面,一些學校對學生課業成績關注多,對心理安全健康成長關注少。備受關注的山東東平女生疑遭性侵事件中,女生所在學校校長表示,學校和大多數農村學校相似,“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是空白”。

執法檢查報告還指出,有些未成年人長期受到虐待、家庭暴力等侵害,鄰居、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政府相關部門干預不夠,保護不力。

強化保障家庭監護權,適時制訂兒童福利法

“如果6000萬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他們會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一部分。”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張文新説。

家庭監護制度的立法應提上議程。報告建議修改補充民法通則中關於未成年人監護的規定,增強可操作性。積極研究修改刑法中有關虐待罪、遺棄罪、收買被拐賣兒童罪、嫖宿幼女罪等規定。

“要在立法層面強調國家對家庭監護權的保障。”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童小軍表示。

報告指出,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專門的兒童福利法,在相關法律中雖有一些兒童福利方面的條款,但缺乏對保障對象、實施主體、資金來源、保障方法和保障水平的系統規範。

童小軍表示,適時研究制訂兒童福利法非常重要。目前民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已經選取了雲南、新疆等地的100多個村開展試點工作,比如在每個村設置兒童福利主任。

“對問題兒童不能採取‘缺陷觀’,而要採取‘積極發展觀’幫助關愛他們。”專家表示,當前社會輿論中存在給“留守兒童”貼標簽的現象。

針對營造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環境,報告建議,積極推廣教育部建立的安全事故約談機制、通報督辦機制。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犯罪,充分發揮法律威懾作用,形成未成年人人身權利不可侵犯、不敢侵犯的社會氛圍。

“法律是社會的底線。”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趙凱説,要構建起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長的保護網。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