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張宸、李建平)立法法頒布實施十四年來首次修改,預算法實施二十年來首次大修,包括行政訴訟法在內一批備受關注的法律也在修訂之列……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密集修訂重頭法律引發各界關注。此舉釋放了加速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積極信號,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打下堅實的立法基礎。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數代人的努力,我國的法律體系從無到有。尤其是2010年,以憲法為核心,涵蓋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等三個層次,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社會法、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等7個法律部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使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當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對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陳舊的法律條文已經落後於時代的需要,一些立法程序和法律質量都有待進一步提升,現存的法律體系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這意味著,立法任務依然艱巨,立法工作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中國立法工作面臨“從有到好”新的歷史課題。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條件,其根本途徑在於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從基層民聲到國家意志,國家的立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2005年,物權法草案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官方網站向社會公佈,首次通過網站徵求意見。此次立法法草案明確規定:“應當將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説明等通過網絡等媒介向社會公佈,徵求意見。”從實踐摸索上升到立法保障,這種立法理念是民本位思想的體現,更是科學、民主立法的必備條件。 立法法修訂要求法律案通過前評估、法律清理、制定配套法規、立法後評估等規定,這意味著法條更“接地氣”;行政訴訟法將起訴期限“三個月”延長到“六個月”,這意味著“民告官”的訴權有了更多的時間保障……本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持續多日修法,先期的諸多亮點讓人們看到高質量的立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必將為全面依法治國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礎。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央要求,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從“有法可依”到形成更完善的法律體系,無疑是建設法治中國最為關鍵的一招。 中國共産黨即將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建設法治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新的歷史時期下,各級立法機關要盡職盡責,擔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