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援藏幹部的綠色致富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7 10: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拉薩8月27日電(記者 安娜)“放眼全國,真正敢稱擁有大範圍、純天然、無污染、有機綠色産品的,只有西藏。”日喀則市黑龍江省第五批援藏幹部領隊、日喀則地委副書記張琢自信地向記者炫耀。

    “西藏完全可以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走出一條自己的綠色致富之路”。

    對於如何支援日喀則經濟發展,包括張琢在內的歷屆黑龍江援藏幹部早已達成默契,他們有著自己的一套“綠色致富經”。

    先解決農牧民“懂和會”的問題

    “要致富首先是解決觀念問題。”張琢説,“在日喀則,由於受傳統觀念、文化程度制約,多數農牧民墨守成規,不願突破,這是我們實施綠色致富計劃的第一道檻兒。”

    為此,黑龍江援藏工作隊提出“先辦學校收學生”、“再辦銀行發紅利”。先出錢免費讓農牧民進行科技培訓,讓他們掌握科學的種植、養殖新技術,再提供塑料大棚等成型的致富項目,讓農牧民親身感受到科技成果帶來的實惠,心甘情願轉變固有觀念,實現脫貧致富。

    達那答農業科技園區,是日喀則謝通門縣遠近聞名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這裡除了生産高原有機綠色農産品,還擔負著培訓農牧民綠色種植技術的使命。

    據園區主任李東斌介紹,園區總面積1932平方米,共有60多個大棚,自2003年開始,黑龍江省援藏資金已投入1900多萬元,2013年培訓農牧民500多人次,今年截至8月中下旬,已培訓200多人次。

    22歲的達那答鄉如貴村村民達瓦,在結束了在園區的培訓後,今年與3個小夥伴一起承包了9個大棚,種植西紅柿等果蔬,“原來家裏種青稞,一年一畝地也就賣個三四百元,今年大棚的長勢很好,收入應該比以前高多了。”他告訴記者。

    實施有機認證提高農産品附加值

    “光有種植技術還不行,西藏的生態資源脆弱,農牧業所需的土地和草場面積十分有限,短期內無法擴大生産規模,産量上不去,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張琢説,“要提高農牧業收入,改善農牧民生活水平,只能充分利用高原農牧業經濟作物的比較優勢”。

    作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好、基本無污染,符合多項有機産品開發的基本條件,而且這裡生産的許多農牧産品本身就具有高原特色和特殊醫療保健價值,適合開發為高端商品,走高附加值路線。

    據張琢介紹,儘管生産有機産品成本很高,但稻農畝增收仍在40%以上。目前已聘請北京有關認證公司的專家,指導當地政府、企業對崗巴羊、帕裏牦牛、亞東木耳、拉孜糌粑等産品進行有機産品認證的前期準備工作,並同時聯絡內地公司建立認證後的産品銷售渠道。

    “這項工作等於直接將農牧産品産量翻了一番。我們將力爭在3年援藏期間取得成效。”張琢表示。

    搭建西藏與內地的農産品交易平臺

    技術、産品附加值都有了,還缺一個與之相適應的交易市場。

    過去,日喀則作為西藏最大的糧食主産區,卻沒有一個大規模、專業的糧油市場,造成高原農牧産品沒有穩定的産銷渠道。

    為此,2013年下半年,黑龍江援藏工作隊決定支持日喀則建設農産品交易中心,初步設計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電子交易大廳、出租門市房、攤位區臨時庫房等功能區,計劃投資1000多萬元,其中援藏資金300萬元。

    張琢表示,該中心建成後,將開展覆蓋全國各省市的電子商務網上信息服務,並附帶物流服務,搭建內地與西藏的交易平臺,在增加購入産品種類,降低糧油購買成本,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也將為本地産品打開內地市場。同時,交易中心還將輻射周邊地區包括拉薩、等大城市市場,為整個西藏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

    “綠色致富”在這裡已經打開了大門。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