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從中流砥柱到時代先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02 21:0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從中流砥柱到時代先鋒
——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張曉松、華春雨、黃小希)9月3日,中國迎來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69年前,在一場與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搏鬥中,中國共産黨人挺身而出,勇擔重任,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69年彈指一揮間,中國共産黨人永葆革命本色,從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到偉大復興的時代先鋒,不斷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這是英雄的氣概,這是責任的擔當。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國共産黨挺身而出,勇擔重任,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一場秋雨過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仍然人流如織。

    《歷史不能忘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展》展廳內,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制宣言、烈士趙一曼用過的粗瓷大碗、八路軍東渡黃河時的羊皮袋……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圖片,再現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英勇抗敵的偉大壯舉。

    “國難當頭之時他們毅然決然地拿起武器衝上戰場奮勇殺敵,給作為晚輩的我們樹立了高尚的榜樣。”來自廣東的觀眾黃曉雅看完展覽留言道。

    8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中國共産黨人挺身而出,吹響了救亡圖存的第一聲號角,擔當了武裝抗日的先鋒。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第三天,尚處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的中共中央就發表宣言,號召全中國人民迅速動員武裝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1年底,中共陸續向東北派出大批幹部,組織抗日鬥爭;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團作為抗日先遣隊,率先北上……

    在國內軍閥割據、內戰頻仍的分裂時局下,又是中國共産黨倡導並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中國由一盤散沙變為萬眾一心。

    1935年,中共發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首次鮮明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中共毅然捐棄前嫌,從民族大義出發,全力促成事變和平解決,開啟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推動建立並領導了中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級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軍事博物館館長董長軍説。

    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林木蒼翠,地勢險要。

    住在平型關附近小寨村的村民孫江抗戰初期只有4歲,在村裏老人講過的故事中,他聽得最多也最愛聽的就是平型關大捷。

    “那天早晨天剛下過雨,山上特別滑。日本鬼子的部隊從蔡家峪進到喬溝,八路軍早就埋伏在喬溝兩側。等敵人進入谷底,八路軍就發起了進攻。敵人穿著牛皮靴子爬不上來,被八路軍全殲在山溝裏。”如今,年過80的孫江成為這個傳奇故事的講述者。

    1937年9月25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設伏,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的第5師團1000余人。作為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

    雁門關大捷、黃土嶺戰鬥、奇襲陽明堡、百團大戰……抗戰期間,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以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在19個省份、近百萬平方公里的根據地上,牽制和打擊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成為抗日的中堅力量,為抗戰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

    “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沈強説。

    抗戰全面爆發後,對於抗戰前景,“亡國論”“速勝論”等論調一度甚囂塵上。

    關鍵時刻,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正確預見戰爭發展趨勢,發表了《論持久戰》等重要著作,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堅定了國人信心。

    團結民眾,凝聚人心,廓清迷霧,指明方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四萬萬中華兒女匯聚為一股洪流,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浴火重生!

    這是歷史的必然,這是人民的選擇。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世人認識了一個先進的政黨,民眾看清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上海市山陰路132號弄堂盡頭坐落著一幢磚木結構的三層小樓。

    80年前,正是在這裡,魯迅先生遙望北方致信中共中央:“只有實現中共、中蘇的抗日救國大計,中華民族方能解放自由!”

    此後十年間,正如魯迅先生所預言,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如燎原星火,從數萬人發展至上百萬人,崛起為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回望歷史,這絕非偶然。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日前再版了林邁可的著作《抗戰中的中共》,記錄了這位英國友人在上個世紀40年代穿越日軍三道封鎖線前往延安參加抗戰的傳奇經歷。

    八路軍“對一般老百姓的財産秋毫無犯”,軍官和士兵“一樣享受供給制”,知識分子可以“知無不言,言者無罪”……這些在抗日根據地的親身經歷給林邁可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書中寫道,這“真正可以被稱作中國共産主義的英雄時代”。

    像林邁可這樣,抗戰時期一批批中外友人、記者不遠萬里來到抗日根據地,用他們的筆和相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中國共産黨。

    這是一個久經考驗、無比堅強的政黨。

    自誕生那天起,中國共産黨就以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復興為己任,前仆後繼,浴血奮鬥。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這支隊伍更是得到了血與火的錘煉。

    曾多次訪問延安的美國記者斯諾寫道:“儘管他們身上長滿虱子,沒分文軍餉,忍饑挨餓,受盡淩辱,卻以其不可思議的自我犧牲精神,使生命的價值彌足珍貴,一個偉大民族的謀求生存、自強不息的鬥爭也因而成為一項崇高的事業。”

    這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

    在凝聚全黨智慧和共識的基礎上,毛澤東先後撰寫了《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遠在大西南的聞一多讀到這些著作後,頗有感觸地説,我們一向説愛國,愛的國家究竟什麼樣子,自己也不明白。讀了這些書,對中國的前途漸漸有信心了。

    這是一個立黨為公、緊密聯絡群眾的政黨。

    在抗日根據地,黨軍政幹部與群眾一起參加大生産運動,毛澤東的伙食標準同普通工作人員一樣,每天3錢鹽、5錢油……

    美國記者斯蒂爾在訪問延安10天后感慨:“真正體會到了共産黨常説的‘為人民服務’”,“要是我在延安住上11天,那我一定也會成為一個共産主義者。”

    在這樣一個先進政黨的領導下,廣大抗日根據地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與國民黨統治地區腐敗之風形成鮮明對比。

    “1943年正是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達官貴人們常常用汽車送孩子上學,招搖過市。”追憶在陪都重慶生活時的情形,著名哲學家湯一介至今仍倍感痛心,“不知怎地找到了一本《二萬五千里長征》,也就是《西行漫記》,我們幾個越讀越覺得延安有意思,非常嚮往,於是各自拿了家裏的錢和金子,決定到延安去……”

    延安,一座照亮黑暗中國的明燈,吸引著無數像湯一介這樣的熱血青年。這個戰前僅有3000人的小城,在1938年至1939年間最多一天就有1000多人到達。“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從根據地人民的歌聲中聽得出人心向背。

    這是時代的呼喚,這是歷史的使命。從民族獨立到國家富強,中國共産黨引領中華民族不斷走向新的勝利,走向偉大復興

    8月的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基地風平浪靜,正在這裡參加“環太平洋-2014”演習的中國海軍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岳陽艦、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和平方舟醫院船,與已被辟為紀念館的美國密蘇裏號戰列艦隔水相望。

    69年前,作為日本侵略者簽署投降書的地點,密蘇裏號見證了一個在近代歷史上備受欺淩的國家第一次昂首站立起來。

    69年後,密蘇裏號迎來駛向蔚藍深海的中國海軍,繼續見證著一個曾經積貧積弱的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

    歷史總是這樣,當人民群眾最終做出選擇,時代的潮流將勢不可擋。

    抗戰勝利僅4年後,國民黨政府轟然倒臺,在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進入到了一個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新時代。

    此後數十年間,共産黨人的先進本色一脈相承,共産黨人的革命精神薪火相傳。中國共産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嘆的奇跡。

    從抗戰歲月到和平時期,中國共産黨始終以先進理論“武裝”全黨全國,為中國的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

    從救亡圖存到復興追夢,中國共産黨始終傳承為了崇高信念而犧牲奉獻的精神,寫下氣壯山河的動人樂章、繪出勇往直前的奮鬥畫卷。

    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指出,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種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産黨那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奮鬥,不惜流血犧牲;沒有哪種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産黨那樣,領導、組織和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

    歷史昭示未來。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強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實現人民的福祉,實現民族的復興,關鍵在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永無止境。

    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始終成為民族的中堅。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 薛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