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日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會議認為,發展體育産業,增加體育産品和服務供給,既能增強人民體質、保障和改善民生,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重要意義。要堅持改革創新,更多依靠市場力量,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 今年是毛澤東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62週年。平心而論,經過這逾一甲子的不斷發展,我國無論是競技體育的水平,還是全民的身體素質,都較當年有了明顯的提升。中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相反已成為國際體育舞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體育在我國被定位為“事業”,並且由此發展出一整套相關制度模式,比如運動員培養的舉國體制、體育發展的政府主導模式等,導致我國體育運動的産業化、市場化腳步長期落後於其他領域。 所幸,從此次會議所釋放出的信號看,體育的“産業”屬性得到了重視,而要想加快體育産業的發展、促進民眾的體育消費,關鍵還在於政府的簡政放權,唯有如此方能激發市場的活力,發揮其在體育資源方面的配置性作用。事實上,無論是體育場館的長期閒置,還是職業聯賽的發展滯後,歸根到底都是因為過去政府管得太多,甚至就連舉辦場民間賽事、租用個體育場館都要預先申請、層層審批,搞得很多人興趣索然。至於國際體育賽事,尤其是像世界盃、奧運會等重大運動比賽境內轉播權的一家壟斷,更是被國人詬病已久。一來,這人為地扭曲了市場規律,導致大量廣告收入集中涌向一家電視臺;二來,其老套、程式化的解説模式,也早已不能適應多樣化的受眾需求。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靠政府的放權,以及市場的自由競爭來解決。 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溫飽問題的解決,廣大國人正展現出對於體育運動、健身鍛鍊越來越強烈的興趣和需求。現如今,在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看到沿湖跑步的人群,各種健身房也常常爆滿,至於廣場舞大媽的威力,更是無需贅言。然而,相比群眾高漲的體育熱情,許多城市健身基礎的建設、體育服務業的發展卻明顯落後。儘管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也做了各種努力,比如開放學校體育設施等,但仍然是杯水車薪。這一方面是因為相關領域欠賬太多,另一方面也表明,單純依靠政府之手無法解決體育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 相反,如果能讓民間的力量更多地參與進來,而政府只是在財稅、價格、規劃、土地等政策層面給予配合與幫助,那麼不僅可以讓各種體育資源“活”起來,擴大內需和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能夠減輕政府的負擔。當然,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部分人的鐵飯碗,削弱某些部門手中的權力。但是,相比可以預期的改革紅利,這些付出顯然是必須的。更何況,限制權力亂伸手,本來就是此輪改革的方向和題中應有之義。(何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