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更加蓬勃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 劉奕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師節設立30年來,特別是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及全國教師工作大會召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部門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歷史性的卓越成就,助推著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 尊師重教 確立教師隊伍建設戰略地位 3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堅持強師興教,尊師重教,統籌謀劃教師隊伍發展,建立起了一支數量基本充足、結構日趨合理、素質不斷提高的教師隊伍。 1985年,我國設立“教師節”;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規定“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對優秀教育工作者給予獎勵”;1993年,教師法頒布,第一次全面地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資格和任用、待遇、獎勵等方面作出了法律規定。 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印發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到2020年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2012年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個全口徑全國教師工作會議。會前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是第一個全面部署教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隨後,教育部聯合相關部委分別出臺了6個配套文件,力爭為各級各類教師隊伍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鋪平道路。 截至2013年,全國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476.82萬人,工作于全國52萬所學校,支撐起了2.57億在校學生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師德為魂 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 教師素質,師德為魂。30年來,教育部門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為這支隊伍的精神建設從制度層面上添加“助燃劑”。 30年來,我國曾先後4次頒布中小學職業道德規範,提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等方面的規範要求。 1997年,國家教委印發《關於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意見》。2005年,教育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 過去兩年間,《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等出臺,各地各校都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培養和職後培訓的首要任務和重點內容。關於師德檔案、考核、監督、獎懲等制度不斷完善,師德建設步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此外,通過表彰獎勵活動,進一步弘揚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1985年以來,我國先後開展了10次大規模評選表彰活動,共約3萬名教師分別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緊盯難點 掃清教師隊伍建設層層障礙 隨著教育優先發展地位的逐步確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教師發展的法律法規,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逐步提升,全社會尊師重教風氣日漸濃厚。 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都對保障教師工資水平做了明確規定,特別是將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保障,並規定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歷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都對包括教師在內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作了統籌考慮。 1985年明確中小學教師加發教齡津貼,並將工資標準提高10%;1993年設立課時津貼;2006年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崗位績效工資制度;2008年國務院轉發《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明確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水平。 30年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增長了43倍,總體實現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為了解決農村師資短缺這一難題,教育部緊緊抓住培養、培訓、補充、交流等環節,全方位打出系列“組合拳”—— 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為農村培養了一批高質量教師。幾年來,教育部直屬6所師範大學招收近8萬名免費師範生,目前已有4.5萬名免費師範畢業生走上中小學任教崗位,其中90.8%到中西部任教。全國有22個省份開展地方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每年約有3萬名師範生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同時,國家還通過實施特崗計劃,創新了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實施“國培計劃”,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綜合素質。2004年,實施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採取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優秀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任教,緩解了農村骨幹教師緊缺的困難。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