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艱苦卓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4 15:2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楊駿) 氣候變化問題是當今全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態度從來都是嚴肅的,因為中國自身也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

    一方面,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氣候條件、生態環境都比較脆弱,最近10年,乾旱、洪澇、強降雨、沿海地區的風暴潮等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另一方面,氣候變化與能源消耗密切相關,而經濟發展導致的能源消耗影響著我們的生存環境。

    中國怎麼辦?發達國家200多年中遭遇的環境問題,在中國被壓縮到30多年內集中暴發,一些地方生態惡化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中國沒有先富後治理的時間和空間。當今氣候變化的形勢,不允許我們像發達國家那樣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

    因此,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探索構建生態文明的過程,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一樣,都沒有可遵循的先例,必須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

    2007年,“生態文明”進入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綱領。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文明已提升到中國國家意志和國家戰略的高度。

    中國言出必行。拆煙囪、關工廠、停小火電……這樣的場景似乎與經濟發展不相協調,卻在中國隨處可見。

    “在許多國家出於經濟擔憂而擱置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時,中國的環境問題被擺上了議事日程的首位”,英國《衛報》如是説。

    中國的努力艱苦卓絕。2006年到2010年5年淘汰小火電機組近7000萬千瓦,高於英國當時全國的發電裝機容量,中國“十一五”期間的減排力度已經空前,“十二五”減排力度更大,中國又確定了“單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強度下降17%”的目標,治理空氣污染和發展新能源的措施更是緊鑼密鼓地出臺,投資可達上萬億元人民幣。

    “我認為‘十二五’規劃中,最鼓舞人的就是其設定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標,以及推動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舉措”,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2013年6月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是努力減排的表現,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

    中國的一個重要目標是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國人需要勒緊褲腰帶才能完成這個目標”,中國人民大學“能源與氣候經濟學項目”負責人鄒驥這樣總結道。

    據估算,要實現所承諾的目標,中國差不多每年需要為此投入780億美元,這相當於每個中國家庭一年要拿出166美元。

    這個錢不白花。生態是全球性問題,保護生態,不僅關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永續發展,也關乎整個世界的前景。

    在清潔能源生産領域,中國更是為全球做出了表率。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7月發佈的最新數據,2012年中國在新能源開發領域投資680億美元,2013年投資54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佔二十國集團投資總數的29%,遠遠超過美國和日本在這一領域的投資。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能源專家約翰·馬修斯等人在本月《自然》雜誌上發表分析報告指出,其他國家應效倣中國,提高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發電輸出量,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

    談到中國節能減排努力對世界的貢獻,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認為,中國排放量基數很大,其切實努力不僅有助於實現全球減排目標,還將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起到示範作用。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