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德創新夥伴關係四層含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0 10:58 來源: 中國廣播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李克強訪歐首站德國
專家解讀中德創新夥伴關係四層含義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繼今年6月英國和希臘行之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開啟年內第二次訪歐之旅,路線是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這次出訪,李克強總理將在德國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此外還將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對意大利進行正式訪問,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並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及相關活動。整個行程內容相當豐富,將一直持續到17日。 

  德國是李克強總理此行首站。目前,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夥伴。德國總理默克爾7月訪華時提出,願與中方建立併發展創新夥伴關係。明年又是中德創新合作年,中國將作為合作夥伴國參加德國最重要的漢諾威電子、信息和通信博覽會。

  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上任後首次出訪的最後一站就選擇了德國。這次,李克強總理再次訪德,也讓德國成了他任總理以來第一個兩次訪問的國家。而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剛剛訪德。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又來華訪問。中德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高頻互訪,舉世矚目。時值金秋,外界期待李克強總理此次德國之行,會讓兩國經貿合作結下纍纍碩果。

  目前,德國是歐洲在中國最大的投資方,去年德國對華投資增長了43%。與此同時,中國對德投資去年也實現了29%的增長,投資額高達8.3億美元。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田德文注意到,兩國的貿易結構高度互補,這一點是比較少見的。

  田德文:現在德國是跟中國貿易關係最緊密的歐洲國家,雙方不僅貿易額很高,而且雙方在貿易結構上高度互補,這在全世界是非常少見的。

  這次總理訪問德國,最主要的應該還是以經貿為主。在中國和德國貿易關係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新的領域需要進一步開拓,也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説像貿易逆差的問題,通過總理這次訪問,應該能夠得到雙方的重視並展開討論。

  這次訪問德國期間,李克強總理將與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這也是總理此次德國之行最大的看點之一。

  政府磋商是中德之間級別最高、規模最大、議題最廣泛的一次政府間對話,因為參與部門眾多而被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形象地稱之為兩國間“共同的內閣會議”。目前中國僅和德國之間擁有這種高級別的政府間磋商機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説,通過這種高層互訪,可以看出來中國和德國雙方領導人對合作具有強大的意願,有共同利益。

  馮仲平:這次李克強總理去德國,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在德國方面,除了默克爾總理,還會有十幾個部長參加這次磋商。我看了德國駐華使館的一些信息,包括默克爾總理最近的講話,除了加強雙方經貿合作、能源合作、環保技術合作、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之外,有兩點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雙方推動建立創新夥伴關係。中德兩國都看到了創新對兩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第二,中德兩國政府利用這次機會,想簽署一個未來合作的綱要,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使中德加強合作有一個頂層設計,規劃出在未來多少年,雙方應該在哪些領域裏邊做哪些事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部主任崔洪健解讀認為,中歐兩國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新定位,體現出中德之間的關係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經濟之聲:德國是歐盟核心大國和歐洲最大經濟體,也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夥伴。今年,兩國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新定位,各領域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我們該如何理解?

  崔洪健: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我們有不同的定位和分類,最高層級就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今年上半年習主席訪問德國期間,中德雙方共同提出中德要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按照我的理解,“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實際上體現出了中德之間的關係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方位”體現出更加立體的中德關係。因為我們知道,中德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經貿是非常重要的雙邊關係的基礎,但雙方不滿足於僅僅是作為交易夥伴或者是貿易夥伴,實際上雙方在最近十幾年的雙邊關係發展中,不斷想要把建立在經貿關繫上的這種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向全面的領域推進。現在中德之間的合作,已經從經貿深入到了投資,深入到金融,深入到能源、環保,甚至已經深入到社會、政治方面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所以這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體現了中德雙方不僅想要把現有的雙邊關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而且希望作出一些的創新,在處理大國關係方面,給整個國際社會提供一些新的、更好的示範效應。

  經濟之聲: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説,“創新”是中德關係發展新動力的關鍵詞,兩國已經確定2015年是中德“創新夥伴年”。這種“創新”關係,主要體現在哪些領域?

  崔洪健:中德都是世界的製造業大國,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所以中德在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密集的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又會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説儘管中德之間在經貿合作上高度互補,但實際上在很多領域,需要雙方共同面對在當前世界經濟出現不穩定的情況下,如何去開拓一些新的發展領域。

  創新的第一個含義就是雙方要進一步提升經貿合作的質量,要把經貿合作的領域盡可能拓寬,加深相互合作的程度。

  創新的第二個含義,就是雙方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希望把合作領域向新的領域拓展,比如在新能源、環保、金融等領域加深合作。雙方不僅僅面臨雙邊層面的問題,而且也面臨一些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問題,所以中德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創新,可以有利於穩定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

  創新的第三個含義,隨著兩國交往的日益密切,實際上雙方都發現對方還有很多其他方面值得學習和借鑒,共同達到創新的境界。現在中德之間已經有了關於社會政策方面的一些對話,因為我們知道,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雙方在如何處理社會問題,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體系方面,實際上也會有更多的合作和一些創新的想法。

  最後還有一點,在今年習主席訪德期間,雙方已經建立了一個外交和安全對話的磋商機制。德國作為歐洲的大國,它在國際事務中也有很多關切,而中德雙方在目前這個領域的合作相對於此前的中德關係來説,是一個非常新的創新領域。

  經濟之聲:有人説,李克強總理展開年內的第二次歐洲之行,是中國政府對歐外交的“又一次發力”,可見中國政府對歐洲的重視。具體到總理此次訪問德國,對推動中歐關係意味著什麼?

  崔洪健:德國現在是歐盟第一大經濟體,而且由於這兩年歐債危機的影響,實際上德國在歐盟範圍內正在穩步提高它的政治外交影響力。中德關係的發展,對中歐關係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德國本身代表很大一部分歐洲對華甚至對亞洲的出口和投資,換句話説,中德經貿的穩步發展可以為中歐經貿關係向前推進提供一個強勁的動力。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