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0月17日電(記者 鄒欣媛)居住著230多萬回族群眾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通過推進法規保障、注重“人的因素”、堅持改善民生,以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民族地區發展潛力,讓回漢各民族共享發展成果。 在寧夏650多萬人口中,回族人口超過全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民族事務管理關係到寧夏發展全局。為此,寧夏黨委、政府去年明確提出,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自治區,將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162條地方性法規推動民族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自治區民委主任、宗教事務局局長丁衛東説,寧夏圍繞《民族區域自治法》先後頒布實施162條地方性法規,對相關法律條例的實施和政策落實情況定期督查、視察,保障了民族區域自治和少數民族群眾的權益。 同時,寧夏注重發揮少數民族地區“人的因素”,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成為寧夏管理民族事務的工作特色。寧夏堅持將正確的民族觀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硬條件,在重要關鍵崗位放手使用少數民族幹部。 目前,33個區直部門班子有28個配備了少數民族幹部,其中13個是主要負責同志,63%的市縣黨政一把手中配備了回族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堅持多辦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讓百姓的生活充滿“幸福感”,是寧夏穩定發展的“法寶”。針對回族群眾最集中、發展最落後的西海固地區,寧夏先後實施扶貧攻堅、生態移民、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危窯危房改造、建設等級公路等重大工程,連續8年安排資金3000多億元實施民生計劃,讓醫療、教育、文化等眾多惠民政策深入到最貧困地區。 西海固地區目前已成為寧夏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群眾收入增幅最高的區域。據統計,近10年來,西海固經濟增長超過11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2.7倍和3.6倍,實現村村通電、通公路、通電話、通寬帶,村村有衛生室、有文化室,統籌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農村中小學生覆蓋營養早午餐,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明顯改善。 “要有效增進回漢各族群眾彼此之間的了解、尊重和包容,各種有助於民族團結進步的活動必不可少。”丁衛東説,寧夏堅持多樣化開展民族團結創建活動,拉近各族群眾之間的距離。比如連續20多年每年9月開展“民族團結月”,長期開展“鄰居節”結對幫扶,駐寧部隊與376座清真寺結對共建,活動覆蓋城市、農村、學校等多地各領域,在全社會形成維護民族團結的共同意識。 為貫徹中央民族團結進步精神,寧夏黨委、政府近日提出《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有關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精神的意見》,將找準中央政策與當地各部門工作的切入點、對接點和突破點,將政策細化,實化為具體工作、具體項目、具體資金,迅速落實。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