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出訪回國後的第二天,儘管時值週末,他即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等工作。會議確定,要充分考慮競爭條件和對市場、社會的影響,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疏導價格矛盾,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係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 價格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價格改革就是難點和重點,儘管世易時移,當下的價格領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改革的問題。不過,現在推進價格改革所需的條件更充分,國務院要推進價格改革的決心也更堅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方面,要想改革順利推行,需要講究時機和策略,讓公眾能夠更好地接受。當前CPI、PPI數據持續走低,國際市場的輸入性價格也在低位,正處於價格改革的“窗口期”。由於一些領域推行價格改革,較容易出現“漲”聲一片,引發社會的不安。李克強特別強調,價格改革並不意味著就是“漲價”,而是為了切實形成一種由市場需求定價、“有升有降”的合理價格機制。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推動價格改革的決心也前所未有,定要挖掘改革紅利激活市場。正如李克強所言,“價格改革難度很大,但它有利於長遠,是建立市場機制必須要闖的一道‘坎’。”他認為,“價格改革不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問題就等於沒抓住!這是一項啃硬骨頭的改革,是一場攻堅戰。” 除了具備條件與決心,價格改革還需要完善的方案,必須充分評估改革的阻力,它來自於外部也來自於內部。畢竟長期以來,由於非市場化的價格機制讓部分群眾形成了路徑依賴,不容易接受新的方案。比如水電等領域的價格改革,在採取梯度水價、梯度電價這些方案後,部分群眾可能會遇到用電成本增加,但它又明顯促進家庭節約能源,讓企業降低能耗、推動技術升級,長期利好中國經濟社會。 還有一部分改革阻力來自於內部,“縮小政府定價範圍,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化定價”這類改革舉措畢竟是動了一些政府部門的“奶酪”。現實中,政府在定價上哪怕是一分一厘的調整,都可能在企業間造成數以億計的利益變化,所以這些掌握定價權的部門也往往成為“糖衣炮彈”集中攻打的地帶。也正是因為如此,價格改革既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載反腐的功能,通過壓縮權力尋租空間,沒了定價權,腐敗也就無從附著其上。 説到底,價格改革是為了公眾的利益,只要看清這一點,公眾就會大力支持。政府定價表面上是在保護消費者,實際上,很多領域受到保護的並不一定是消費者。改革開放前的教訓也告訴我們,有形之手過度地干預市場一定會造成惡果,比如供求緊張、市場蕭條。所以,越是遵循市場規律推進價格改革,越是能夠激發市場的活力,讓企業依據價格的風向標調整生産,給消費者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田享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