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總局局長:堅持寬進嚴管結合 提高市場監管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05 14:16 來源: 工商總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堅持寬進嚴管結合 提高市場監管水平
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 茅

    全面深化改革對放寬市場準入和加強市場監管都提出了新的部署與要求。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職能,深化改革,努力實現“寬進”的改革目標,切實履行“嚴管”的法定職責,提高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水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一、寬進嚴管取得積極成效

    今年以來,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紮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新型市場監管體系,著力營造寬鬆平等的準入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一)商事制度改革實踐開局良好。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項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先手棋”,政府重視,社會關注,群眾期盼。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3月1日,改革正式實施。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按照便捷高效、規範統一、寬進嚴管的原則,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將註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制度、推動“先證後照”逐步改為“先照後證”、簡化住所登記手續、積極促進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今年3月至10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63.66萬戶,同比增長15.20%;註冊資本(金)14.13萬億元,增長80.72%。其中,新登記註冊企業251.46萬戶,增長56.20%;註冊資本(金)12.97萬億元,增長90.21%。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由改革前的6900戶增加到1.03萬戶,社會投資熱情高漲。第三産業企業數量比重進一步提高,增速明顯高於第二産業,産業結構得到優化。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實有2.41億人,比去年年底增加了2239.9萬人,增長10.25%。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創業就業活力的激發,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在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的同時,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寬進”與“嚴管”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新型市場監管體系。國務院前不久出臺的《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未來市場監管的總體思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制度框架,確立了信用監管在市場監管中的核心地位,系統完整地提出了關於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的頂層設計。新公司法、新商標法、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為放寬市場準入、加大商標知識産權保護力度、提升消費維權水平、構建網絡交易長效監管機制等,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據。同時,我們不斷強化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大對虛假宣傳、商業欺詐、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重大案件予以曝光。1月至9月,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查處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案件44.33萬件,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企業信用建設打下堅實基礎。10月1日,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搭建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上線運行,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可以登錄查詢企業登記信息和年報信息,社會各界反響良好。目前工商總局已經匯集了26億多條數字信息,這些海量的數據將為我們加強監管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了做好《條例》的實施工作,工商總局出臺了5部配套部門規章,建立了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即時公示制度、信用約束機制、信用修複製度、公示信息情況抽查制度和企業公示虛假信息舉報制度,為全面推進企業信用建設搭建了制度框架,提供了技術平臺,夯實了工作基礎。

    二、加強市場監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改革無窮期,創新無止境。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我們還需要積極適應改革新形勢,深入研究市場監管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升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水平,紮實推進信用建設,努力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從世界範圍看,市場化程度越高,市場機制就越完善,市場監管就越需要加強。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促進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這些都需要以維護市場運行機制、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為保障。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推進負面清單和權力清單管理,為激發市場活力創造更多條件,為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釋放更多空間。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要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政府部門“法定職責必須為”。政府部門應該當好規則的守護者、權益的維護者,努力形成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場監管格局,使市場監管體制更加成熟,市場監管制度更加完善,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適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要求不斷提升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水平。在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如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市場監管能否到位,關係到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敗。我們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發展的思路、創新的舉措,不斷提升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水平,力保市場交易安全、市場秩序穩定。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市場監管模式的有效途徑。主要體現在:一是市場監管科學化。主動適應現代科技進步潮流,努力把握市場監管規律,樹立科學監管理念,構建新型監管模式,研究符合我國現階段市場運行特點的監管機制,使寬進與嚴管統籌推進,放活與管好同步到位。二是市場監管法治化。堅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先行、依法推進,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場監管職能,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建立與改革相適應的市場監管規則和辦法,嚴格依法行政。三是市場監管社會化。充分發揮企業的自治功能,行業協會商會的自律作用,市場專業化服務組織、公眾和輿論的監督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進社會共治。四是市場監管信息化。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促進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挖掘工商數據信息的重大價值,破解監管難題,服務改革發展。

    (三)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要求突出信用在市場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長期以來,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是塊“短板”。在放寬市場準入的背景下,信用約束顯得尤為重要,信用體系建設刻不容緩。一個社會的信用水平越高,交易就越安全,經濟運行成本就越低,市場就越活躍;反之,不僅會增加交易風險,抑制市場活力,還會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突出信用在市場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一是牢固樹立信用意識。引導全社會重視信用,自覺遵守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則,抵制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讓信用創造財富。二是創新信用監管方式。強調信用監管、行為監管、綜合執法、社會共治融為一體,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將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與其品牌聲譽緊密結合,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市場公平競爭。三是強化信用約束機制。注重信息公示,強化信用約束,以建立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為核心,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模式,使信用約束成為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三、以商事制度改革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市場監管水平

    改革不停頓,探索不止步。當前,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正處在職能轉變、深化改革和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改革形勢,我們將堅持以監管促信用,以信用強監管,進一步提高市場監管水平,努力營造良好環境。

    (一)堅持寬進嚴管結合,更多釋放改革紅利。實行“放、管、扶”聯合驅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正常秩序,扶持市場新生力量,實現三位一體、動態平衡。一是把該放的放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登記註冊制度便利化。深入研究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分析改革效果,總結改革經驗,適時請社會專業研究機構對商事制度改革成果進行評估。進一步推進“先照後證”的落實,協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快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讓企業更便捷地領到“身份證”,更順暢地辦理“資格證”。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最大程度地實現便利化,營造寬鬆平等的準入環境。二是把該管的管好。轉變監管理念,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監管為主線,以維護競爭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為著力點,從依靠傳統行政監管手段向注重運用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手段轉變,從側重規範主體資格向主要規範主體行為轉變,從單一部門、單一地區的監管執法向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監管與綜合執法轉變,從政府包攬向社會共治轉變。同時,為維護市場體系的統一性,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執法、建立統一的12315行政執法體系、搞好統一的信息化建設。三是把該扶持的扶持好。市場和企業的關係就像“水池”和“魚”,放寬市場準入,等於投放了一大批“小魚苗”。單單在義烏,每天就誕生133家新市場主體。有了“小魚苗”,還要精心培育,使之活得好、活得久。有關研究表明,歐洲、日本的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5年,美國競爭相對激烈,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達8.2年,而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業還不到3年,這説明我國企業的生存環境要改善,自身競爭力還要提升。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做好小微企業認定工作和跟蹤研究,為政策扶持打好基礎,讓小微企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努力營造良好環境。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需要提升競爭政策的地位,更好地發揮競爭政策和競爭執法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推進市場準入制度改革,促進充分競爭。放鬆政府對企業、行業的管制,避免政府成為“閒不住的手”,儘快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和活動空間,落實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市場的機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建立統一的競爭規則,維護公平競爭。通過建立統一開放、透明公平的競爭規則,在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依法規制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使市場主體平等接受優勝劣汰的評判,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三是加大執法力度,確保有序競爭。依據《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強對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執法,嚴厲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商標知識産權保護力度,重視信譽價值,尊重創新成果,引導市場主體通過提升自身品牌實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凝聚核心競爭力,開展良性競爭。

    (三)促進企業誠信自律,積極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信息公示和信用約束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用,著力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加快推進社會共治。一是構建新型監管模式。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事中事後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上,努力構建以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模式。認真履行職責範圍內企業信息公示責任和監管責任,保證企業信息及時真實有效,保障社會公眾準確了解企業基本信息、經營狀況。建立完善企業公示信息情況抽查制度,科學設定抽查比例,隨機確定抽查對象,隨機選定檢查人員,避免抽查的隨意性,確保抽查公平公正。二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引導企業重視信用,增強信用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明確企業承擔信息公示的主體責任,履行信息公示義務,對其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負責。認真指導企業做好年報和即時信息公示,使信用成為企業提升競爭能力的“金剛鑽”、識別交易風險的“放大鏡”、實現長遠發展的“啟明星”。三是建立社會共治機制。強化信用監管、促進協調監管,加強部門協調配合,促進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推動完善監管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建立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形成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用,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社會共治新機制。

    改革的實踐百轉千回,改革的理論革故鼎新。“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加強市場監管任重道遠,要鼓勵先行試驗和大膽突破,加強對改革道路和途徑的研判,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實踐不斷深入,實現市場監管能力現代化,為完善市場經濟助力。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