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地增地 城鄉兩利 城鎮建設土地緊張,農村發展缺少資金,這是不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待解的難題。 近年來,廣西國土資源系統穩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工作,通過城鄉用地的“一增一減”,實現工農互惠、以城帶鄉,既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增加了耕地面積,又緩解城鎮用地壓力,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大棋盤中實現城鄉統籌。 歲末年初,記者走訪柳州市柳江縣、柳南區和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增減挂鉤試點縣區,探尋當地破解“城鎮缺地、農村缺錢”難題的有效路徑。 群眾定圖政府建房 村民住進聯排小樓房 筆直的水泥道路延伸著,路兩邊是城裏人都羨慕的聯排小樓房,配上小庭院,大方氣派,路旁別致的路燈上挂著搶眼的繡球……柳南區山灣村大變樣了! 山灣村面貌如何“改天換地”,村支書譚慶旭心裏最清楚。他告訴記者,這得益於土地增減挂鉤項目的實施。 2011年,柳南區開始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柳州市土地交易儲備中心出資作為項目業主,柳南區人民政府為實施主體,雙方以合作的形式實施該項目。項目所需資金由挂鉤試點中的城鎮建新區土地出讓金解決。 增減挂鉤項目區由拆舊區和建新區組成。拆舊區位於柳南區太陽村鎮,涉及山灣、桐村等5個行政村,拆除廢舊農村居民點總面積為75.77公頃,可復墾農用地64.45公頃,其中耕地61.23公頃。通過增減挂鉤置換出用地指標,使位於柳州市區的建新區可新增建設用地36.57公頃。 “有了土地出讓金的支持,山灣村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速,農戶對項目實施的支持率高達95%。”譚慶旭説。 在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前,項目組多次到山灣村召開村民代表協調會,提供多種戶型供村民選擇。之後根據村民意見,對村莊規劃和房型設計進行了9次調整修改並公示。項目組還充分考慮到山灣村95%以上村民是壯族,在房屋設計時保留了壯族元素,在路燈設計上突出壯族風格,還規劃山灣壯族博物館,最終確定了規劃方案及農民集中建新區戶型,並對集中居住區進行配套設施建設。 目前,該項目農民集中居住區的總體設計已通過柳州市規劃局審批,規劃建設住宅248棟1303戶。5個試點村均已開工建設,其中封頂49棟227戶,竣工43棟214戶。山灣村農民集中居住區已有16棟90戶交付村民使用。 通過增減挂鉤項目的實施,柳南區對項目區農村集中居民點、農田水利設施和田間道路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將舊自然村莊歸併,減少農村建設用地規模,使得原先分散零碎、佔地較大的農村建設用地局面有所改善,優化了農村建設用地佈局,有效促進了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整體搬遷復墾還田 農民種上肥田喜增收 地處桂湘黔三省區交界處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山多地少,廢棄的建設用地後備資源相當匱乏,復墾項目區面積小,地塊零星,儘快改變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成為當務之急。2011年,該縣選取良口鄉良力屯、良口鄉支打屯和老堡鄉漾口村磚廠3個地塊,作為第一期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拆舊區試點。 良力屯和支打屯地處山坡上,地災頻發,交通不便,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都尚未通達,群眾出行、勞作需要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生産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有些村民一輩子連鄉鎮的集鎮都沒有到過。2010年,兩個屯人均純收入僅800多元,群眾生活非常困難。 三江整合了國土部門的用地增減挂鉤資金、發改部門的異地搬遷扶貧資金、扶貧部門的産業扶貧資金等,同時發動群眾自籌資金,將良力屯、支打屯整體搬遷到沿國道、江河附近地區。 兩個屯搬遷到新村後,三江以城鄉用地增減挂鉤為契機,對廢棄的村莊建設用地復墾為可耕種的農用地。對於復墾的農用地,根據地類的不同,引導農民利用扶貧産業資金髮展茶葉、油茶、種稻、養魚等産業,使群眾生産生活面貌得到極大改善。目前,良力屯、支打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已從800元增加到2800元以上。 老堡鄉漾口村復墾點原為舊磚廠和廢棄的木材加工廠,一直閒置多年。該縣將場地內的破舊房及磚窯拆除,通過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不但對廢棄土地進行復墾,還一併建設了村屯基礎設施。項目組完成復墾項目交付農民使用後,農民發展稻穀、臍橙、茶葉、冬種油菜等産業,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 該縣增減挂鉤試點項目2014年4月已通過縣、市、自治區三級抽查驗收。經復核測量統計,項目實際增加耕地2.56公頃,新增耕地率達72.59%。如今,復墾出來的農用地全部種植農作物,水田在春秋種植水稻、養魚,冬季種植蔬菜,一年四季農用地都是綠油油的。 整治礦區新增用地 縣域經濟搬走“攔路虎” 柳江縣緊鄰柳州市區,隨著該縣新興工業園入園企業增多和柳江新城建設加快,用地指標緊張成為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的實施,使該縣找到了突破口。 該縣穿山鎮思榮錳礦區,是柳州市最大的錳礦區,總面積1323公頃。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開採,礦區基本廢棄。礦區內因採礦留下許多深坑,落差最大的近70米,還有幾十個面積大小不等的泥漿塘,面積最大的近100畝,非法採洗礦行為頻發。該縣決定將礦區作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項目區,將廢棄的採礦用地整理復墾為農用地。 項目于2013年10月正式建設,2014年2月全部完成項目規劃設計的工程建設內容,並於2014年9月通過市級竣工驗收。項目可復墾耕地119.39公頃,其他農用地10.03公頃,保障了柳工挖掘機擴建項目、河表工業片區、新城區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的落實。 “通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在項目獲得立項批復後就可先行使用50%挂鉤週轉指標,項目驗收後,可以申請使用餘下的50%挂鉤週轉指標,總共獲得129.42公頃建設用地指標,相當於全縣近兩年獲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總量,為柳江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柳江縣縣長田雯説。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已成為廣西國土資源系統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領導介紹,自2009年國土資源部批准廣西成為全國試點以來,國家累計下達廣西城鄉建設用地週轉指標6266.67公頃。目前,廣西正在實施的用地增減挂鉤項目123個,涵蓋了全區14個市66個縣(區),已下達4300.15公頃專項指標,意味著可置換出同等面積的用地指標用於試點地區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地建設用地指標緊張的局面。(記者 覃宇揚)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