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科技部審核和國務院批准,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其中,國土資源領域獲獎項目眾多,項目囊括了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多項成果。 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等單位完成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高效勘探及關鍵技術項目,由成都理工大學完成的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項目等5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9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會見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的外國專家。 記者 李振濤 攝 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等單位完成的國家西部測圖工程技術體系及其應用項目,由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完成的南海及周邊地區遙感綜合監測與決策支持分析項目,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等單位完成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技術體系與工程應用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等單位完成的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國家平臺構建、關鍵技術與應用服務項目,由山東省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産勘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完成的膠東金礦理論技術創新與深部找礦突破項目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中,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研發歷時6年,是我國首座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在我國南海開展深水油氣鑽探作業,先後獲得多項油氣重大發現。平臺實現了我國深水大型工程高端裝備零的突破,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挪威之後第三個具備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設計、建造、調試、使用一體化綜合能力的國家。 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高效勘探及關鍵技術指導了元壩大氣田的發現,證實超深層天然氣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帶動我國超深層領域的勘探發展,使我國站在了同類氣田勘探技術領先行列。截至2014年底,元壩地區共實施了4輪30口探井,已測試的28口井中26口獲得工業氣流,其中10口井日産量超百萬立方米。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項目提出了以“發震斷層效應”、“地形地貌效應”為主導的地震地質災害發育分佈規律,建立和發展了震區泥石流災害預警預測模型和災害治理新技術,支撐了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選址和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在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及若干重大工程建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膠東金礦理論技術創新與深部找礦突破項目建立了膠東金礦“熱隆—伸展”成礦理論,金礦階梯式成礦模式,明確了深部找礦方向;提出深部找礦模型和構造物理化學預測方法,解決了深部金礦探測技術難題;研發海域勘查技術系統,解決了近海金礦找礦難題,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黃金儲量躍居世界前列提供了資源保障。 富蘭克·馬爾科·佩拉諾教授和尼克·倫格斯教授獲國際科技合作獎。佩拉諾近20年來致力於中國礦床地質研究,同國土資源部、教育部及中國科學院等多家單位專家密切合作,幫助解決多個理論研究和野外勘查疑難問題。倫格斯近10年來幫助並推動建立了一套適宜於中國的地質災害風險評價與防控體系,為我國地質災害研究與防治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