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加強信息內容建設 插畫:人民視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開辦的網站約7萬多個。對目前存在的“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省級政府網站和國務院各部門政府網站力爭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徹底解決;市縣兩級政府網站力爭用1年時間基本消除。 新年伊始,上海外灘踩踏、太原公安局長就警察打人事件道歉、哈爾濱倉庫大火……相關事件接二連三地刺激大家的眼球、心靈。為了解事件處置的進展情況,大家不斷登錄各種網站。 這其中有多少人通過政府網站了解信息呢?而商業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發佈的信息,比如遇害者、受害者身份信息,是否會想到去政府網站予以核實?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開辦的網站約7萬多個,數量上可謂不少,但在信息的及時發佈上、在相關功能的服務質量上、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上,仍顯不足。 國務院副秘書長王仲偉在2014年全國政府網站工作交流會上表示,要在最短時間內解決“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力爭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省級政府網站和國務院各部門政府網站徹底杜絕這些現象;用1年時間,基本消除市縣兩級政府網站中的這些問題。 政府網站如何提升影響力?發展空間在哪?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政府網站提升發佈信息、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能力和水平,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及時、準確、有效的政府信息發佈、互動交流和公共服務平臺。 根本 及時性、準確性 做好信息發佈更新、社會熱點回應,是對政府網站的基本要求 發佈少、不發佈、髮發布是政府網站的硬傷。 話題還是回到哈爾濱倉庫大火事故。那幾天,記者每天都有意識地登錄相關政府網站,試圖看看它們在輿論格局中的精彩表現。 記者登錄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的網站,1月3日至9日,消息發佈數量僅2條,並且全是對犧牲消防戰士紀念活動的報道。而哈爾濱市公安消防支隊的網站鏈結,則直接是“無法打開”。 “事實上,作為事故處置的直接負責人、主要參與者,政府部門掌握了最權威、全面的信息,完全可以掌握信息發佈的主動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説,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商業門戶網站、新聞網站採用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報道形式,滿足大家的知情權。 據了解,98.8%的地(市)、98.3%的縣(區)開通了政府網站。政府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第一平臺,成為公眾和媒體了解政府的重要渠道和窗口。然而,從群眾期盼來看,政府網站與商業網站、新聞網站的差距很大,信息量、及時性、親和力遠遠不能讓人滿意。 王仲偉曾經直言,“信息時效性問題是許多政府網站的頑疾”。的確如此,甚至常年不發佈信息的政府網站也不是沒有,它們的網站內容始終停留在“過去時”,某些欄目直接“開天窗”,簡直就是“睡眠網站”“僵屍網站”,極大影響了政府網站的公信力。 國辦政府信息公開辦參與《意見》起草的相關人員介紹,做好信息發佈更新、社會熱點回應是對政府網站的基本要求。今後,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事件,或者是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相關部門都要及時發佈動態信息,表明政府態度。要提高發佈時效,對本地區、本部門政府網站內容更新情況進行監測,對於內容更新沒有保障的欄目要及時歸併或關閉。 方向 針對性、持續性 提高網上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在線辦事的有效性和政民互動的持續性,是政府網站繼續前進的方向 信息發佈只是政府網站的一個功能,並且該功能服務於另一個更具根本性的功能——與民互動、為民服務。近年來,國務院法制辦官方網站開設“法規規章草案徵求意見系統”,百姓可以直接登錄該系統,提出自己的意見;根據黨中央關於“推行網上信訪制度”的部署要求,全國信訪系統的官方網站上紛紛加設了“網上信訪”欄目。群眾信訪實現從“堂前擊鼓”到“網絡傳書”的轉變…… 儘管如此,社會公眾對政府網站的滿意度卻仍然在低位徘徊。低位徘徊的原因是什麼?不妨先聽聽來自去年全國政府網站工作交流會上與會代表講述的各種“雷人”案例:某鄉政府網站的“書記信箱”“鄉長信箱”圖標均處於首頁顯眼位置,卻僅是一張圖片,沒有鏈結;某縣政府網站的“來信選登”欄目被曝“萬能回復”,600多封百姓留言全是“您好,我們會儘快為您處理的”…… “神回復”“假把式”,群眾自然不買賬。“事實證明,凡是互動答覆耐心及時、務實幽默、沒有官架子的政府網站,用戶的滿意度就比較高。凡是答覆敷衍推諉、答非所問的政府網站,口碑就比較差。”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副主任張少彤説。 此外,“不實用”也是群眾譴責的重要原因。如今,很多政府網站都設置“辦事指南”,看起來內容翔實,但真正需要辦事,按照這個“辦事指南”操作,可能會找不到“北”。還有一些網站努力開發電子政務,鼓吹“全流程網上辦理業務”,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業務僅限于查詢辦事信息和下載申請表格,其他仍然是“鏡花水月”。 “現在存在一種現象,網民在‘圍觀’,政府在‘旁觀’,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對待網民,密切聯絡群眾將成為一句空話。”王仲偉説。《意見》明確要求,加強互動交流。“收到網民意見建議後,要進行綜合研判,對其中有價值、有意義的應在7個工作日內反饋處理意見,情況複雜的可延長至15個工作日,無法辦理的應予以解釋説明。” “創辦政府網站,其最大意義就在於政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實現從以管理者為中心向以服務接受者為中心的範式轉變。”針對上述問題,周漢華表示,儘快提高網上信息公開的針對性、在線辦事的有效性和政民互動的持續性,是政府網站繼續前進的方向。 提升 便捷性、實用性 未來,新媒體平臺的發佈和運營,應該從用戶需求出發,加強便捷性和實用性 “近些年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化建設,並且從網站建設到網站管理,再到信息公開,直至今天的內容建設,國家正在分層次、有步驟地解決一個個階段性問題。”浙江大學教授錢弘道説。 同時,在政府信息化建設中,也有可喜的現象值得大家關注——新技術新媒體新業務,政務媒體出現“集群式”發展。 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主任段賽民介紹,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國政務微博認證賬號(含新浪、騰訊兩大平臺)達到27.7萬個,累計覆蓋43.9億人次,中央國家機關政務微博認證賬號達到219個。“未來‘集群’對於政務媒體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合唱團’將成為大勢所趨。”他説。 據國辦政府信息公開辦參與《意見》起草的相關人員介紹,“政府網站要提供面向主要社交媒體的信息分享服務,加強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應用服務,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技術新應用傳播政府網站內容,方便公眾及時獲取政府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新媒體,同樣需要《意見》的引導。還是以哈爾濱倉庫大火事故為例,哈爾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爾濱”在1月3日淩晨4:25發佈事故情況。可是就這短短585字的通稿,“領導高度重視”就有258個字,頓時引起網民的憤怒。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認為,現在很多政府部門在運營新媒體時,往往表現出“舊邏輯”,沒有意識到移動互聯網對百姓生活的改變,對表達方式的改變。未來,新媒體平臺的發佈和運營,應該從用戶需求出發,加強便捷性和實用性。 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付誠看來,無論政府網站,還是微博微信客戶端,政府部門都應拿出持之以恒的態度,儘快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隊伍,在內容發佈、政策解讀、便民服務方面加強建設,讓政務媒體真正成為百姓願意關注的平臺。(記者 張洋) ▶▶鏈結 政府網站有“新規” 1.長期不更新的欄目要關閉。 2.遇大事兒要第一時間發聲。 3.當好老百姓的政策翻譯。 4.民意“直通車”7日見回復。 5.多終端、多渠道,借力新技術提升傳播力。 6.各級政府網站要聯手“集群”。 7.聯手媒體提高政府信息影響力。 8.辦公廳(室)專人負責網站信息。 9.要把握分寸又要防止泄密。 10.政府網站不合格,負責人要問責。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