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今年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通過價格杠桿等9項措施推進分級醫療模式 16年未變的醫療服務價格今年將進行調整。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鐘東波昨天(19日)透露,今年將通過9項措施建立分級醫療模式,其中包括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價格調整讓大醫院更多負責疑難重症。此外新農合將推行基層首診制,如果患者直接去大醫院首診將不予報銷或降低報銷比例(急救等特殊情況除外)。 價格調整: 醫療服務價格有升有降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意味著普遍漲價,價格有升有降,升的主要是明顯虧損的醫療服務技術價格,降的主要是大型檢查以及耗材等的價格。 據記者了解,目前護理費、手術費等很多醫療服務價格嚴重背離勞動價值。例如護理費,目前北京一級護理一天的價格只有9元,二級護理7元,三級護理5元。 鐘東波表示,衛計委去年已經完成所有醫療服務項目清理工作,並且開展標準測算。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不是普遍漲,而是價格的內部調整,通過總量控制,結構調整,起到改變醫療行為、改變資源配置的目的。 價格調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理順各級醫療機構的價格關係,使大醫院看常見病、多發病不合算,引導大醫院將更多力量放在治療疑難重症上。 報銷調節: 新農合非基層轉診報銷低 鐘東波介紹,將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醫院和經濟政策三方面入手,採取九項措施推進分級醫療。 新農合將借鑒其他地區經驗,探索實行新農合當地一級醫療機構首診制,除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參合人員未經轉診,自行到大醫院或常住縣(區)域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其就診報銷比例將降低或者不予報銷。目前,具體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中。 在實行基層首診的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也須為患者做好轉診的聯絡服務工作,幫助有需要的患者順暢轉診到大醫院。 號源調控: 大醫院為基層留三成號源 如果説新農合首診是在農村地區建立分級醫療模式,那麼醫聯體的作用就是在城區引導患者常見病在基層就醫。 截至2014年12月底,各區縣根據轄區居民分佈和醫療機構佈局,共成立了區域醫聯體30個,包括30家核心醫院,296家合作醫療機構。朝陽、海淀兩區分別建立了4個和5個醫聯體,率先實現醫聯體轄區內居民全覆蓋。今年,北京市將推進醫聯體對全市居民的覆蓋。 北京市要求大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轉診病人優先、敞開供應號源,至少30%的號源用於滿足社區衛生機構及下級醫院轉診所需,讓基層有需要的病人能充分享受大醫院的轉診服務。 此外,北京市還要完善醫院評價體系,將醫聯體發展情況特別是推進分級醫療情況作為醫院重要的評價指標,並將財政補助與評價結果挂鉤。 基層用藥: 繼續擴大社區用藥範圍 居民患病不願意在社區就診的原因除嫌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水平不高外,還因為社區藥品種類不全。今年北京市將繼續擴大社區用藥範圍,進一步縮小社區與大醫院用藥範圍的差距,使基層服務功能在藥品上得到保障,盡可能減少患者因為社區缺藥不得不到大醫院看病的情況。 此外,北京市將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激勵機制,提高基層衛生人員擴大服務、改善服務質量的積極性,同時更大力度地向非公的基層衛生機構採購服務。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