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身管家”讓致富有奔頭 踏雪聽牧民講“幸福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5 16:0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貼身管家”讓咱致富有了奔頭——青海牧區踏雪聽牧民講“幸福事”

新華社西寧1月25日電(記者 黨周 張濤 王大千)隨著氣溫下降,青海湖上的冰層厚了,岸邊草原遼闊而寂靜。在湖北岸俗稱“冬窩子”的冬季放牧點,65歲的藏族老人蘭木周吉掃去牛羊暖棚上的積雪,隔著玻璃看大口吃奶的小羊羔,笑容舒展了臉上的皺紋。

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蘭木周吉的“幸福年”。通過新任的駐村社情民意黨建信息員牽線搭橋,他不僅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健康體檢、房屋翻修等服務,還優先領取了低保金,新建了牛羊暖棚,以往等救濟沒指望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蘭木周吉的變化,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廣大牧民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少數民族佔72.5%的重點牧業縣,近年來社會經濟各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困難。縣委副書記高志國説,有的村幹部文化素質不高,接觸外界信息少,難以勝任開展黨員教育和牧民實用技術培訓的重任,需要新生力量當助手。

另外,越來越多的牧民改變千百年來遊牧生活實現定居,但仍難以適應“小城生活”的新環境。他們燒慣了牛糞,不會用煤爐太陽灶,買了家用電器不會用。還有就是牧區地域遼闊,基層警力不足,治安管理面臨難題。

著眼于解決這一系列問題,2012年以來,剛察縣基於政府購買服務的思路,從本縣範圍內選聘近200名大學生和農村優秀青年,擔任社情民意黨建信息員、遊牧民定居小區管理員、駐村警務員。參照大中專生見習崗位報酬待遇,每人每月落實工作補貼1000元和生活補助600元,並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納入養老、失業、工傷和醫療保險範圍。

“我們就是群眾生産生活的‘服務員’。”剛察縣泉吉鄉扎蘇合村社情民意黨建信息員劉永祥説,他在村裏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團支部書記,每個月都要對牧民“家訪”,把全村220戶、934人的家庭信息、健康狀況、産業項目等詳細登記,並針對每戶家庭不同的困難需求寫出調研報告,上報鄉政府加以解決。

扎蘇合村支書扎西公保説,過去發低保金,總有村民懷疑村幹部優親厚友。按照劉永祥的建議實行倒排序,同等經濟條件的家庭,村幹部親戚往後排,這樣一實行,村裏的反對聲音一下子消失了。

“以往有困難找親戚鄰居,現在有難事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駐村信息員。”丈夫因病早逝,獨自供養3個孩子上學的吉爾孟鄉向陽村農民楊秀梅説,是駐村信息員主動上門服務,幫她家辦成了低保、貧困學生助學、特困婦女救助等。

遊牧民定居小區管理員的角色更像是“貼身管家”。大學生馮玉清是瓦彥新宅小區的一名普通管理員,不僅會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掌握一些日常藏語。他告訴記者,一有閒暇就上門為小區牧民手把手教一些日常家務,如何整理屋子、擺放傢具、操作家電、做飯、炒菜等,經過一段時間指導,牧民們已基本學會了現代的生活常識。越來越多的牧民學會了算賬理財,逐漸從牧區人轉變為城鎮人。

記者踏著積雪實地走訪發現,各定居小區都按標準配建了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建起了休閒娛樂文化廣場。在小區管理員的倡導下,居民組建鍋莊舞表演隊,豐富了定居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加強牧區治安防範能力,剛察縣公安部門還對駐村警務員通過藏漢雙語進行了警務專項培訓。

為提高牧民致富本領,引導他們一切圍繞提升生活質量來想問題、辦事情,“三大員”利用自身優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走進哈爾蓋鎮的一戶“牧家樂”,記者看到,整潔的客房內沙發、電視、熱水器等設施齊全,廚房明亮清潔,清香的奶茶在火爐上冒著熱氣。主人喬旦太説,他通過村信息員介紹去縣裏參加了技能培訓,做的藏餐味道好,客用被褥每天換洗,客人們都豎大拇指。夏天的旅遊旺季,他家一天可以為10個遊客提供食宿,按每人每天80元消費計算,4個月總共收入超過10萬元。

“剛搬進定居小區時,對是不是有事幹、有收入存在不少顧慮,害怕坐吃山空,今後沒有保障,長期住不下去。”沙柳河鎮牧民垮布加説,是小區管理員在逐門逐戶調查時主動問到了他的困難,後來把像他一樣有致富願望的牧民都集合在一起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他和妻子學成後申請了政府貼息貸款開公司,專門製作藏族特色的帳篷,去年的訂單超過了11萬元。

剛察縣“三大員”服務基層制度實施以來,這個縣已調解矛盾糾紛800余起,偵破治安案件500余件,為牧民代辦、解決家庭困難上千件,幫助1000多名牧民參加唐卡繪畫、藏服縫紉、藏餐烹飪等技能培訓後實現就業,得到了牧民一致好評。

責任編輯: 戚軒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