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改元年工作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7 21:2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把握方向、激發活力——文化體制改革開拓前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是夢想的靈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

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最先審議通過的專項改革方案之一。目前,31個省區市都已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下發具體實施方案,文化體制改革正在紮實推進。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既要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共性要求,又必須充分考慮文化領域自身特點、特殊要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統籌處理好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 

一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開拓前行,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增強發展活力,強化導向管理,繁榮文藝創作,推出更多優秀精品力作。各項改革舉措依次啟動、精心實施,96項年度重點任務全部完成,推動改革向面上展開、向縱深推進,引領著文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新面貌、新格局,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參與。《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向社會公佈,就像一張文化民生施工圖,宣示了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

中央和有關部門制定38個政策性文件,理順內外宣體制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管理體制,密集出臺一系列文化經濟政策,涉及支持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文化企業發展、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支持電影繁榮發展等諸多政策利好,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強化內部管理,整合媒體資源,實現內宣外宣一體化發展。制定下發《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媒體傳播體系初現雛形。

黨中央組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加強對互聯網網站、互聯網新聞、互聯網新技術應用的管理,網絡輿論空間明顯凈化。

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探索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文化企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進一步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統籌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文化傳播與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文化的發展繁榮,離不開改革創新。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必將鑄實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體制基礎。

增進福祉、共享成果——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動改革成果更廣泛更直接惠及人民群眾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社會事業改革堅持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動改革成果更廣泛、更直接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兜底線、保基本,注重增進人民福祉。

一年來,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國務院用制度“穿針引線”,補短板、兜底線、保基本,確保“民生安全網”網線結實、網底不破。圍繞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27個省區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開展養老服務業和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基本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之網越織越密、越織越嚴,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免除後顧之憂。

一年來,中央堅持以改革創新增進人民福祉,推出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出臺了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崗位政策,健全了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了低保等城鄉困難群體救助水平,整合碎片化的社會救助制度,發佈實施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完善了基本藥物制度,擴大了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現了公租房、廉租房並軌運行,啟動了共有産權住房試點。

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隨著一件件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張張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正展現在億萬百姓面前。

——抓統籌、削壁壘,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

一項戶籍制度改革,延續半個世紀,關係億萬人口,涉及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等方方面面,可謂牽一髮動全身。

面對這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慎佈局,大膽出手,在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的同時,一攬子加快推進城鄉養老並軌、城鄉醫療救助並軌、進城務工人員基本醫療服務、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舉打破了“農業”與“非農”壁壘。

一年來,隨著一系列民生領域體制機制的創新,公共資源正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民生“蛋糕”在不斷做大的同時越分越好。

——不畏難、敢擔當,直面社會關注熱點。

高考加分使“造假暗門”叢生,“唯分數論”造成人才結構單一化,教育資源過分集中導致“擇校難”,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薄弱……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中央出臺了一整套教育綜合改革措施: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啟動滬浙兩地高考招生改革試點,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例,制定上海市和北大、清華綜合改革方案,推進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校園足球。

莘莘學子將迎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加科學的考試科目組合、更加多元的人才選拔機遇、更加廣闊的社會展示舞臺。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這些百姓的心中所想所盼,正被改革的如椽之筆書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美畫卷上。

積極試點、穩慎探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頂層設計,著力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密不可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要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也要統籌考慮經濟體制改革,這樣才能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防控”。

30多年經濟快速發展及部分領域和區域的盲目開發、無序開發、過度開發,是導致我國當前環境問題的主因,而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則是更深層面的制度原因。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思路,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確定了任務。

一年來,從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加大處罰力度,到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從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到強化節水準入,開展水權試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啟動。  

一年來,從出臺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和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到推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再到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改革向著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不斷邁進。

過去一年,霧霾成為老百姓關注最多、詬病最多的環境問題,黨中央發起“向霧霾宣戰”的號令,“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努力,‘APEC藍’能保持下去。”

一系列治理污染的鐵規、鐵律相繼出臺,《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先後制發,以硬約束加快淘汰落後産能、燃煤小鍋爐和老舊汽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分別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堅持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三管齊下”,以總量控制、源頭治理、區域聯動的努力,爭取“霧開霾散”。

今年元旦,經過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將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明確規定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實施統一的防治措施,使環保監控更強、更有力。正在建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總體構想和工作方案,也將推動我國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方式。

堅定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向前,一定能逐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繪出美麗中國的精彩畫卷。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