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韓潔、申鋮)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46787.09億元,這一數量佔2014年全國14萬億元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的三成多,相當於去年中央財政收入的七成。 我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大類。從2014年數據看,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27217.87億元,專項轉移支付19569.2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佔轉移支付總額的41.8%。 一般性轉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對有財力缺口的地方政府,按照規範的辦法給予的補助。一般性轉移支付不規定具體用途,由下級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統籌安排使用,對地方發展具有“輸血”作用。 專項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為了實現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給予下級政府的資金補助,由下級政府按照上級政府規定的用途安排使用。專項轉移支付通常被視為“戴帽子”的資金,主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政策,重點用於農林水、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交通運輸、節能環保等領域,對地方發展具有“造血”作用,有利於地方經濟增長。 當前我國轉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專項轉移支付過多過碎,資金使用“撒胡椒面”,一些領域如農林水,落到最基層農村一級的各種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在一些地方多達上百項,這些資金被限定了用途,很多專項資金“散而小”,不敢碰觸專款專用的“警戒線”,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和低效率。 近年來,中央財政在收入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不斷加大轉移支付改革力度,重點是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 目前,一般性轉移支付佔比逐年提高,2012年為53.3%,2013年為57.1%,2014年為58.2%。一般性轉移支付與專項轉移支付結構的優化,有助於更好解決地方均衡發展問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