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蛟龍”號百次下潛是如何煉成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05 11:4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向陽紅09"船2月5日電(記者 張旭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4日在西南印度洋完成第100次下潛,取得了豐富樣品,也遭遇了水面支持系統嚴重故障,潛水器首次在海上過夜,漂浮長達12小時。"蛟龍"號于2002年立項至今已歷經10餘年磨煉,中國載人深潛團隊心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蛟龍"號3日在西南印度洋執行第100次下潛,下午潛水器還未浮至水面,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就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剛和潛水器通話了,今天是100次下潛,成果豐富。"

    但在回收潛水器時,船舶上的水面支持系統A型架數次起吊潛水器都未能成功。航次現場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抓緊時間搶修A型架。"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輪機長劉軍和實驗室主任馬波帶領經驗豐富的船員投入搶修作業。

    經過一夜搶修,A型架于4日淩晨恢復起吊功能。潛水器在海面漂浮12小時後被回收至母船,這也是"蛟龍"號首次在海上過夜。

    從2002年立項、設計、研製、海試、試驗性應用到第100次下潛,現場參與了全部100次下潛的共有16人,記者想讓他們回顧一下參與100次下潛後的感受時,"一言難盡"是他們用得最多的四個字。

    2009年8月在中國南海進行第一次海上試驗,從8月15日至23日,9天完成了8次下潛試驗,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接踵而至,潛水器上來要進行各種故障排除和維修維護。"向陽紅09"船的後甲板經常後半夜還燈火通明,人頭攢動。

    2009年9月開始的1000米級海試中,技術人員用了16次下潛試驗才實現潛水器與母船正常通信。2010年的3000米級海試中,衡量潛水器電氣設備是否有泄漏的接地檢測值時有時無,時大時小,最困難時技術人員連續幾天忙到淩晨排查問題。

    5000米級海試于2011年7月在東北太平洋進行,7月本應是這個海區海況最好的時候,但天公不作美,多次試驗因天氣原因取消,多次試驗在大雨中進行。

    2013年,"蛟龍"號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先後征戰中國南海、中國大洋協會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和中國大洋協會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勘探礦區,取得了大量生物樣品,數量超過以往20年大洋科考的總和。

    去年6月至7月,"蛟龍"號在西北太平洋執行中國大洋35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務,共完成11次下潛作業及調試。去年11月至今年3月,"蛟龍"赴中國大洋協會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礦區執行中國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務,目前已成功下潛13次。

    中國大洋35航次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李向陽説,今年是"蛟龍"號試驗性應用第3年,也是關鍵的一年。"蛟龍"號新母船今年將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蛟龍"號業務化運營單位——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今年將完成基本建設並投入使用。業務化運營的人才隊伍建設對"蛟龍"號未來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