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如何實現?增長的新動力來自哪?3月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記者會上,7位全國政協委員把脈中國經濟,剖析應對思路。面對新常態、新挑戰,厲以寧、李毅中、陳錫文、林毅夫、楊凱生、常振明、賈康從各自專業領域冷靜作答,透露出對形勢判斷的理性,對目標實現的信心。 動力來自新的比較優勢 經過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後發優勢還有多大?“最主要的判斷標準就是我們和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差距還有多大。”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指出,衡量産業和技術最好的方式是看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2008年,按照購買力計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國的21%,這相當於日本1951年和美國的差距水平,相當於新加坡1967年和美國的差距水平,相當於韓國1977年和美國的差距水平。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同樣的後發優勢,在同樣的水平之下實現了20年8%到9%的增速。“如果能實現20年8%~9%的增長,那就代表從2008年,我們有20年8%增長的潛力,他們實現了就代表有可能,所以是我們的潛力。”林毅夫委員強調。 林毅夫委員認為,中國目前有了新的比較優勢:第一,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的裝備製造業,有很多亮點可尋。第二,在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很多新業態,如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快遞業務等等。第三,新産業蘊藏新活力,綠色環保産業、新能源産業潛力巨大。此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我們對其他地方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將會創造很大的市場需求,消化部分過剩産能。 “我們有增長的潛力,相信我們做得好,會比7%還要高。”林毅夫委員充滿信心地説。 談及新常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從過去的高速增長到現在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對調結構提出了新要求,産業要不斷升級。過去靠數量規模的擴大、靠投資的驅動已難以為繼了。“今後的動力來自人民的創造力。”他強調。 動力來自“三農”的穩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長期研究“三農”問題的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指出,儘管我國糧食産量實現了“十一連增”,但是問題也不能忽視。這三個目標任務,要通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來實現。 近年,農業的生産成本不斷上升,土地租金、勞動力價格、投入品價格、農村購買服務的價格都在節節上升。“成本上升推動價格上升,我國主要大宗農産品價格現在已經高於國際市場,這就構成了很大壓力。加上人多地少,不得不追求糧食産量,這給農業資源、農村環境又造成了壓力。”陳錫文委員強調,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一定要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發展道路,延伸農業産業鏈,把更多的農産品增加值留在農村。 無論財政多困難,惠農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支農資金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承諾字字鏗鏘。“除了財政投資之外還要通過改革創新,還要通過科技創新,通過一系列的具體辦法來加快農民的增收。”陳錫文委員説。從現在農民收入結構來看,40%左右來自家庭經營,而真正來自種植業的收入只有25%左右。農民增收一定要多渠道共同促進,通過工業化、城鎮化的帶動,讓更多的農民在非農産業中有就業機會,有更好的收入。 動力來自金融體系的支撐 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銀行業風險怎樣?對此,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委員指出,2014年中國的銀行業不良貸款大概上升了2500億元左右,但相對於中國銀行業86萬億元的貸款總額而言,不良貸款比例僅為1.25%,不算太高。 楊凱生委員引用英國《銀行家》雜誌去年對全球30家大銀行的資産質量的分析數據指出,30家大銀行把中國的幾大銀行去掉,剩下20多家大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是3.96%。有一家很著名的零售銀行,它的市值曾經上升到全世界所有金融機構中的第一名,而它的不良貸款率超過5%。 “唱空中國銀行業沒有什麼道理。”在楊凱生委員看來,多項指標已證明中國銀行業依然有較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目前我國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230%,即每一塊錢的不良貸款,銀行已經準備了2.3元,即使這一塊錢一分錢也收不回來,還有1.3元的富餘;我國銀行資本充足率目前是13.18%,達到了巴賽爾要求;更重要的是中國資本充足率中,核心資本比率超過10%,這在國際同行中是領先的。 動力來自財稅改革的推進 在財政學專家賈康委員看來,財稅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場鑼鼓”。 他認為,我國財稅改革要繼續深化,現在面臨三大改革任務—— 首先是預算改革。要提高預算的公開性、透明度。透明度提高實際上就是讓老百姓有知情權、質詢權、建議權、監督權。今年地方債將更加陽光、透明,原來的地方債已經形成的隱性負債要逐步消化,隱性負債很大一部分要置換成較長期的、低成本的規範債務。 第二是稅制改革。“營改增”將按照時間表爭取全覆蓋,這將更有利於企業專業化細分,公平競爭。配合結構性減稅,將一起推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此外,資源稅改革、消費稅改革,都將給地方政府增加更有分量的財力來源。在條件成熟時還將啟動新一輪關於個人所得稅稅法的修訂。除此之外,還將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推進環境稅改革。這兩個稅種改革都需要立法先行。 第三就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間怎麼理順事權關係和財力分配關係。 “財稅改革的意義,是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更好實現,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和支撐。”賈康委員強調。(記者 馮蕾)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