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住“條子”離教育公平還有多遠?
——專訪來自基礎教育名校的全國人大代表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9 15:4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孫聞、潘潔、周凱、宗巍)他們,被稱為“春天裏最可愛的人”,每年春天開始,他們“可愛”到手機能被打“爆”。除了打電話的,還有遞“條子”的,目的無非是把自己或親戚朋友的孩子塞到他們的學校。

他們,就是那些知名中小學校長。

2014年初,教育部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19個重點大城市到2015年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

一年過去了,教育部的通知擋住多少“條子”?擋住了“條子”離實現教育公平還有多遠?記者就此採訪了4位來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他們或為名校校長、或者曾經擔任過名校校長。

“條子”都是各級領導幹部遞來的

全國人大代表方青是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實驗小學校長,她還是區教育局副局長。

“我們學校真的很好,好在我們有一批非常有愛心的老師,非常可愛的學生。那些老師啊,自願犧牲休息時間,發揮自己的特長,教學生繪畫,給學生講故事……”談到她的學校,方青代表的臉上洋溢著滿意、自豪和幸福。

“如果有父母找關係進學校的話你們怎麼解決呢?”

聞聽此言,方青代表的語調一下子降了下來,像説悄悄話似的對記者説:“呃……以前的話可能收費還能進來,現在的話是就近入學了,所以基本就進不來了。”

“真的進不來了嗎?是不是還有找關係、遞條子的呢?”

“這個可能是……因為我的身份是全國人大代表,所以可能很多人沒有……”猶豫了一下,方青代表斬釘截鐵地説,“我這裡沒有這個情況!”

一位代表,也是一所知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除電話之外,“也會收到很多擇校請托的條子,全部都是各級領導幹部遞來的”。

全國人大代表李楨幾個月前被調任吉林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此前她是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和家長需求無限之間的矛盾很難化解,一些名校校長少不了面對一些託人情、找關係、遞條子的時候。”她説,“這些條子確實讓校長們很撓頭。”

“條子”真的不再任性嗎?

教育部的通知印發已經一年,一些地方早在通知印發前幾年就開始推行就近入學,這究竟擋住了多少任性的“條子”?

“其實幾年前長春實施了公辦學校取消擇校改革後,遇到的託人情、找關係的現象越來越少。現在就算找到我,也沒有用。”全國人大代表、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校長熊梅説。

熊梅代表介紹了長春的做法。每年開學季之前幾個月,長春市就會公佈不同學校覆蓋的學區,讓家長提前了解信息。在入學審核環節,學校要對學生家庭的房屋産權證等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出現跨區入學現象。進入學校後,分班環節也非常受家長關注。為了公平,學校在分班時邀請家長全程參與,老師不參與,由電腦搖號。

教育部通知要求,到2015年,19個大城市所有縣(市、區)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

“最近幾年,擇校生的比例不斷降低,關係條子也越來越少。”李楨代表説,“以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為例,原來擇校比例是28%,現在越來越低,這兩年可能全部取消。”

此前在談到擇校問題時,熊梅代表曾表示,消除擇校現象很難,只能治理,現在還有個別地區的學校存在以權、情、分數擇校的局面。

擋住“條子”不等於實現了教育公平

幾位代表認為,擋住“條子”容易,但解決教育資源分佈不均不可能一蹴而就。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表示,隨著大量務工者進城,城鎮教育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比較突出,有的一個班有近百人,教師上課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而一些農村中小學學生數量急劇減少,一些村小學只有一兩個老師,十幾個學生。”

對名校來説,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分佈,就意味著要拿出自己的優質資源。名校校長們願意嗎?

熊梅代表説,有一些名校借助自身優質資源創辦了民辦學校,增加了擇校名額,但依然不能滿足家長擇校的強烈願望。家長們希望優質校通過多種辦學形式擴大覆蓋面,但這些名校也不可能無限集團化。

劉希婭代表説,她今年帶來的建議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讓優秀學長、教師能夠在其他學校兼職,進一步完善教師流動法規機制和配套措施,加大委派公立學校校長、教師到民辦學校工作,相關社保、職稱晉陞等跟上,打破學校之間教師流動壁壘,增強教育活力。

“教育公平問題到底出在哪?”

一位代表告訴記者:“我覺得歸根到底是出生地的不公平,你出生的家庭決定了你能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就是你的資源。哪怕在同一個地方,你的家庭不同,也可能意味著你享受資源多還是少……”

責任編輯: 張倩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