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製造大有可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5 10:28 來源: 湖南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一時間,“中國製造2025”作為一個新亮點引發輿論關注。

    湖南的裝備製造業到底水平如何?短板在哪?如何推進升級?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工程機械及軌道交通裝備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湖南裝備製造業很有自己的特色。除工程機械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外,還擁有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新品種、高檔數控裝備、大型冶金和礦山設備、航空裝備等優勢産業。大坡度斜井全斷面硬岩掘進機、永磁同步牽引系統等系列重大技術突破,成為了我省裝備製造業向高端挺進的強大引擎。

    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為龍頭的企業,花大力氣調整結構,正向環境産業、農業機械、地面工程裝備、地下工程裝備、海上工程裝備全方位發展。特別是位列全球工程機械第六的中聯重科,近年來先後完成對英國保路捷、意大利CIFA、德國M-TEC的國際並購。南車株機、衡陽特變、湘電集團、鐵建重工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從“單臺産品供應商”向“成套設備供應商”和“服務供應商”轉變。

    依靠自主創新,越來越多的高端主機裝備實現國産化的同時,關鍵零部件制約瓶頸也得到有效緩解。如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過去全部依賴進口,嚴重影響産業鏈安全。三一重工易小剛領銜的項目組,摒棄了日本、德國的技術路線,提出了通過功能結構創新來提升性能和可靠性的發明思路,解決了這個“卡脖子”難題。不僅替代進口,相關主機還出口美國、新加坡等國家。

    令人欣慰的是,在經濟邁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2014年湖南裝備製造業規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32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15億元,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出口交貨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8%以上的中高速增長。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湖南先進裝備製造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總量規模偏小,大型設備製造能力不強;自主核心技術不多,産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基礎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信息技術和製造技術的融合度不高;知識産權保護和科技成果轉化仍待改善等。

    平臺、人才、成果轉化、軍民融合缺一不可

    對湖南裝備製造業來説,如何依靠創新驅動實現轉型升級?湖南省科技廳廳長童旭東認為,必須加大投入,從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軍民融合等方面全面推進。

    “十二五”期間,湖南省在裝備製造領域的研發平臺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新建省重點實驗室和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為35個和28個,省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經費近4億元。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分別達到8個和5個。國家超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依託中意工業設計創新平臺,推動建立了中部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14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為全省工程機械與高端裝備、汽車與軌道交通等領域的150多家企業提供了設計服務。“要想促進高端裝備製造的全面崛起,首先必須進一步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加強平臺建設,調動各方積極性,開展高端裝備製造的攻關。”童旭東説。

    推動産業升級,還得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2014年,湖南省積極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推動軌道交通用3300V高壓IGBT模塊、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産品實現産業化。據悉,我省下一步將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推進企業主導的産學研協同創新,全方位推進産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軍民融合發展是湖南的優勢。湖南省政府與國防科大於2012年共同組建了省産業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並建立了省校産業技術協同創新聯席會議制度。目前,省創新院已遴選了100余項技術相對成熟、有望快速轉化、市場前景廣闊的科技成果,建立了軍民融合成果轉化項目庫,並擇優選取了20個項目予以立項支持。實施5年後,預計年産值可達11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萬個。

    裝備製造産業升級必將産生創新創業人才的大需求。如何激發人的活力?童旭東認為,在加快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中,要把更多資源投到“人”身上,加快營造包容創新的文化環境,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促進科技人才為我省製造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