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友在他的養豬場內喂豬(4月1日攝)。今年51歲的董振友在南岔林業局柳樹經營所做了20多年一線工人,2004年從經營所下崗,2007年開始養二代野豬。他目前養殖二代野豬750頭,不但註冊了自己的品牌,還在北京、石家莊等地設有野豬肉專賣店,2014年盈利達100萬元。出於保護森林資源等原因,我國東北的重要木材基地——小興安嶺在過去十幾年間一直分區域逐步停伐,並於今年4月1日全部停伐。而每次某林場停伐,都會帶來有關職工的再就業問題。記者近日走訪南岔林業局柳樹經營所、桃山林業局躍進林場等近10個林場、所,了解再就業林業職工的生存狀態。截至目前,小興安嶺所有林場因停伐累計産生富餘職工33900人;黑龍江森工系統通過勞務輸出,以及向森林資源撫育和管護、林下經濟、公共服務等領域轉崗分流等方式,已逐步安置富餘人員24380人,但仍有近萬人待安置。這些人普遍年齡偏大,再就業問題需要社會關注。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張桂珍在伊春一家玉石店內工作(4月2日攝)。今年45歲的張桂珍原為桃山林業局原神樹林場工人,20世紀90年代末離開林場,在外地打工多年。2014年,她開始在伊春一家玉石商店做銷售,月工資1800元。依託當地玉石礦,桃山林業局將玉石産業作為新興産業,吸納數百名原林業職工再就業。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趙清海身穿環衛工人服裝站在伊春街頭(4月2日攝)。今年58歲的趙清海原來是桃山林業局奮鬥林場的一名油鋸手,從1977年上崗一直工作到2011年奮鬥林場停伐,隨後被安排到環衛部門,月工資850元,成為桃山林業局設置的500個公益性再就業崗位安置人員之一。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3日,楊志明在自家小賣店裏收拾貨物。原鐵力林業局建設林場職工楊志明今年51歲,20世紀90年代末下崗,與妻子經營小賣店為生,全家年收入8000元。他説,由於近年來林場人口不斷外流,小賣店的生意也愈發艱難。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