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主任: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5 21:0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訪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趙超、陳煒偉)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出臺這一文件的背景是什麼?文件有哪些亮點?今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是什麼?新華社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

    記者:黨中央、國務院為何要在此時出臺這個文件?有什麼重要意義?

    徐紹史: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作出了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佈局的戰略決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既是落實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基於我國國情作出的戰略部署。

    我國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國情,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是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加劇,特別是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二是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説,資源環境已經成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緊的約束、最矮的短板,是繞不過去的坎,一個躲不開、繞不過、退不得的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

    意見是中央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專題部署的第一個文件,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願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突出體現了戰略性、綜合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意見就是落實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措施任務更具體、更明確。

    記者:您覺得意見最突出的亮點或特點是什麼?

    徐紹史:意見最突出的亮點或特點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通篇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意見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這一基本理念。比如,在指導思想上明確提出了“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要求。在基本原則裏強調,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在健全政績考核制度方面,要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強化指標約束。

    另一個是通篇體現了人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者的理念。意見強調,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生産、生活過程中都應該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的要求,合理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人有責、共建共享的過程。

    記者: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徐紹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局限于“種草種樹”、“末端治理”,而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方方面面,並與生産力佈局、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理念、制度體制緊密相關,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必須人人有責、共建共享。

    首先,要加快生産方式的綠色化,就是要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要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第三,要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第四,要健全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對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

    記者:意見如何體現出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徐紹史:意見按照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整體思路,提出了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10個方面的重大制度。

    一是紅線管控制度,從資源、環境、生態三個方面提出了紅線管控的要求,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一個是設定資源消耗的上限,合理設定資源消耗“天花板”;一個是嚴守環境質量的底線,確保各類環境要素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再一個是劃定生態保護的紅線,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

    二是産權和用途管制制度,在産權制度上,要求對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在用途管制上,確定各類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邊界,實現能源、水資源、礦産資源按質量分級、梯級利用。

    三是生態補償制度,要求加快建立讓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機制,具體有縱向和橫向補償兩個維度。縱向,就是要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橫向,就是引導生態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之間、流域上遊與下游之間,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補償,規範補償運行機制。通過完善生態補償制度,使生態保護者肯出力、願意幹、守得住“綠水青山”。

    四是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意見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實行差別化的考核機制,要大幅增加資源、環境、生態等指標的考核權重,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對於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領導幹部,還要終身追責。

    記者:意見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將如何落實?

    徐紹史:我們考慮,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推進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的落實。

    一是強化統籌協調。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

    二是開展先行先試。注重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三是細化實施方案。根據意見要求,各地要抓緊提出實施方案,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行業性和專題性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中央要求抓緊制定意見分工方案,逐項分解目標任務,推動每一項任務落實落地。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