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互聯網+TV”讓精準扶貧路更通暢

2016-05-18 20: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5月18日電(記者 陳弘毅、康淼)裝上高清視頻探頭實時查看茶葉生産、使用“雲平臺電視商城”銷售甘蔗、利用數字平臺播出公益廣告……近年來,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創新推出“互聯網+TV”精準扶貧新模式,將扶貧開發與信息服務並舉,資金投資與智力投資並舉,外部幫扶與內生增長並舉,全面推進和提升了精準扶貧的成效。

閩東革命老區貧困村的“互聯網+”實踐

走進革命老區福建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綠油油的茶園長勢喜人,隨處可見的高清攝像頭記錄著600多畝生態茶園的實時長勢。

“全國任何地方的客戶只要下載一個手機APP,就可以通過手機,隨時觀看、指定、認購某片茶園,以及茶葉加工製作和茶葉成品的實時視頻。有了這項技術,外地訂單源源不斷。這在前兩年是不敢想象的。”下黨村村主任王菊弟説。

2014年7月,福建省委組織部幹部曾守福作為下黨村挂職第一書記選派到村時,雖已做好吃苦的準備,但眼前所見還是讓他吃了一驚:“進村的路很不好走,村裏沒幾座新房。到村民家裏走訪,隨手掀開鍋蓋一看,裏面還是鹹菜幹。”

多番調查後,他決定因地制宜,帶領村兩委打造原生態茶。但問題隨之而來:不少客商一聽進村路途遙遠,就放棄了考察念頭。

獲知下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迅速聯絡上村裏,雙方“一拍即合”:利用廣電網絡的技術和平臺優勢,為下黨村茶産業開發“可視化應用項目”。

“如今我們去北京上海推銷茶葉,都是直接通過手機向客戶展示實景。”王菊弟説,“首批推出的200畝訂制茶園已被簽約一空,村里正盤算新一輪訂制。”

“互聯網+TV”應用在下黨村遍地開花。在此支撐下,去年每畝茶園農戶收入從原來的24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集體收入僅茶園一項就增收400多萬元。

“互聯網+TV”平臺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

“互聯網+TV”的精準扶貧新模式,正在讓福建不少閉塞農村加速擁抱外面的世界,打開了脫貧思路,從“輸血扶貧”變為“造血扶貧”。

在漳州平和縣聯勝村,駐村書記黃艷榮引入美國紅桃基地項目,發動村民參與種植,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同時,通過福建廣電網絡的導視頻道、電視商城和微商城,把聯勝村的特色紅桃推向全省乃至全國。

而在福州閩侯的江中村,福建廣電網絡為510戶村民安裝了數字電視,並且寬帶通達各家各戶。通過福建廣電網絡的“雲平臺電視商城”及微商城,開展本村特産甘蔗及毛豆的銷售。

針對一些貧困村外出打工人口和留守兒童較多的現狀,福建廣電網絡為留守兒童家庭開發了“親情寶”,遠在外地的父母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看到孩子在家中的情形,還能與孩子隨時進行溝通。

在福建的數百個村鎮,福建廣電網絡集團的“互聯網+TV”精準扶貧新模式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促進當地經濟、民生發展。

據統計,2012年成立以來,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在農村數字電視網絡聯網、數字化整體轉換工程上投入超過20億元,利用自身廣告資源播出各種公益廣告近8000分鐘,投入扶貧幫困資金近600萬元,運用電視商城銷售渠道為困難村民提供銷售近百萬元,“互聯網+TV”平臺已成為福建扶貧工作的重要支撐。

信息扶貧讓貧困農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

“偏遠山區工程施工投入大,後期用戶數少,收視維護收費低,但我們不能只算‘經濟賬’。‘互聯網+TV’精準扶貧新模式不僅可以幫貧困山區脫貧,還可以全力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提升。”福建廣電網絡集團總經理謝晶思説。

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董事長張遠表示,信息扶貧可成為精準扶貧的新路徑,通過推動光纖網絡到村,實現高清互動寬帶入戶,裝上高清視頻探頭,用上可視化手機應用,讓貧困山區趕上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步伐。

“各種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打開了村幹部和村民的視野,縮短了農村和市場的距離,讓我們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有了新思路和新的著力點。”壽寧縣下黨鄉黨委書記葉家雙説。

張遠表示,福建廣電網絡將繼續發揮信息化平臺的優勢,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更多數字化應用,安裝更多數字化設備,讓信息化平臺助力貧困村駛入發展快車道,推動“互聯網+TV”精準扶貧新模式持續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