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朱菲娜:激活民間投資要做好放 管 服文章

2016-06-06 21:20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民間投資下滑引起高層重視,動靜還不小。國務院日前專門研究部署,組成9個督查組分赴全國18個省(區、市)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和專題調研。儘管督查情況尚未匯總,但從部分反饋信息看,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激發民間投資熱情,在放、管、服上做好文章非常關鍵而迫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2%,相比一季度還在繼續下滑。這種狀況近10年來罕見。儘管出現這種局面與宏觀經濟大勢呈同向波動趨勢,但從某種意義上説,民間投資的大幅下滑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要顯著于經濟形勢疲軟對民間投資帶來的衝擊。

作為城鄉居民就業的 “蓄水池”,民企對就業的吸收率達到80%以上,而民間投資大幅下滑將不僅減少對就業的貢獻率,而且由此可帶來稅收下降、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謹慎等一系列連鎖效應。這一現象的確讓人憂慮,李克強總理專門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來部署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工作,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黨中央出臺好政策 “一籮筐”,但到了很多地方卻把“籮筐”挂上壁,只能欣賞不能用。為何?一種可能的理由是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與企業家來往有 “風險”,寧可不做也不要惹來“禍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存在這種情況,而民營企業家就有點無所適從,明明是正常地享受國家相關政策,比如支持企業創新性投資的獎補措施,申請創新性投資立項等等,本來是正常辦理,但就有不少地方官員以走程序為由拖拉,手續不全但不一次告知,而反復折騰,直至 “拖黃”,從而錯失發展機遇。

這樣的事情,民營企業喊冤的例子很多。過去被“吃、拿、卡、要”折騰,現在卻被一些懶政、怠政的官員 “不作為”、“亂作為”折騰。如同第三督查組在黑龍江督查和調研時,一些受訪的民間企業家反映,招商引資時企業被奉為座上賓,但在項目投産後,地方政府承諾的條件不兌現情況比較普遍,“新官不理舊賬”問題較突出。

如何破局?不斷改善民間投資發展的公平環境,深化政府部門放、管、服改革是關鍵,這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其實,近些年來政府部門緊緊抓著簡政放權這個 “牛鼻子”,在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方面下了大功夫。據統計,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提前超額完成了減少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95%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網上備案管理;工商登記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前置審批精簡85%。

但是,從民間投資出現大幅下滑的局面看,放、管、服改革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如何“放”?“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則要貫徹,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未明確禁止的一切産業和領域,繼續精簡不必要的審批事項、程序,縮短辦理時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讓企業在精簡高效的政務中獲得改革紅利,促進新的投資高潮的到來。

如何“管”?管住兩頭。一是管住政府。對一切阻礙市場高效運行的懶政、怠政、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要堅決反對,並嚴厲問責,真正把能做事、會做事、敢擔當的官員放到重要崗位,有獎有罰,導向明確,堅決落實,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二是管好市場。“放”的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寬鬆的氛圍,釋放市場活力和潛力,但“放”不等於“放任”,事中、事後監管必須嚴厲,違法違紀,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比如食品、藥品等領域的安全事故和企業失信行為要零容忍,實施嚴厲的懲戒機制,代價高到沒機會翻身才有震懾作用。

如何“服”?親商不“受傷”,勾肩不勾結,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圍繞減輕企業負擔、加大人才吸引和培養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和改善金融服務等關鍵問題,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總之,只有做好放、管、服這篇大文章,才能激活民間投資,為不斷下行的經濟注入新動力,使“頹勢”變“升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