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冰火兩重天,民間投資棋局如何解?

2016-07-13 17: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

今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在前一段時間跟隨國務院民間投資政策落實專題督查組採訪的基礎上,新華社記者近日再進民企,探訪民間投資困難和阻力,發掘民間投資蘊藏的活力和潛力。

民間投資呈現分化態勢

“當前製造業市場環境不好,産能過剩比較嚴重,民間資本投資意願就比較低。”談到製造業投資現狀,江蘇無錫富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俊如是説。

數據顯示,在江蘇,前4個月製造業投資中民間投資佔比高達85.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5個月,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降至3.9%。不少專家認為,佔民間投資比重近半的製造業低迷是此次民間投資走勢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調研中,記者發現,一批傳統製造業企業開始“緊縮過冬”。有亞洲最大紡織品批發市場之稱的紹興中國輕紡城已有不少企業破産;陜西一家水泥廠原來每天産能5000噸,如今年虧損3000萬元。

山東省一份民間投資調研報告顯示,民間投資佔全部製造業投資90%。受市場環境、産能過剩影響,358家民營企業問卷調查中,有39.9%的企業表示財務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有37.98%的企業表示在當前投資意願弱或縮小投資規模。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説,隨著去産能和去庫存的推進,民企對製造業和房地産投資增速勢必下滑,促進投資結構優化轉型,將為民間投資打開新空間。

在一些地區,新産業、新業態引發民間投資“井噴”。今年前4月,江蘇蘇州的民間智慧電網和物聯網投資同比增長199.7%;山東省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研究和試驗發展、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四個行業民間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5.8%、37.8%、58.8%和26.1%。

行業上的“冰火兩重天”在地域上也表現出“冷暖”分化。前5月,東中西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增速分別為8%,5.7%,2%,-29.3%,呈現出東中部“暖”,西部和東北部“冷”的局面。

專家認為,地域分化的出現主要因為東部地區民間資本活躍、轉型升級得早,而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則在這兩方面相對較弱。

轉型“造血”激活新引擎

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讓不少製造業民營企業家感到“寒氣襲人”。然而,技術改造帶來的轉型升級已在多地悄然進行。

浙江杭州富生電器的生産車間裏,一台臺機械手有條不紊地對製冷壓縮機進行組裝。“2011年公司引入全自動生産線後,直接減少操作工255人,一條線由11人減少至2到3人。”公司總經理張祝良告訴記者。

“冬天來了草會變黃,但早晚有一天會變綠。眼下的逆境反而更能讓企業感受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張祝良對企業發展信心滿滿。

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民營製造企業已經成為工業技術改造的“主力軍”。今年前4個月,江蘇的企業技改投資中民間投資佔80%以上,浙江地區民營企業工業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76.5%。

重慶太富環保科技公司原來以水泥生産銷售為主,如今,公司利用高爐焚燒處置醫療廢棄物、化工廢料等,探索出一條環保科技與水泥生産相融的發展道路,走過了“去産能”時代的“苦日子”。

一部分企業在堅守中加快技術創新,而另一部分則瞄準養老、互聯網+、3D打印等高科技和第三産業領域,加快進軍步伐。

在我國製造業老工業基地瀋陽,模具製造、3D打印等新興製造業成為民間投資新領域。從台州到瀋陽投資的巨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遼寧投資建設了兩大産業園區,産業覆蓋3D打印、新材料、逆向工程、虛擬倣真等全産業鏈。公司董事長盧升萍説,“互聯網+”使傳統製造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需求以及智慧製造創新發展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有了核心技術,嗅覺很靈敏的民間資本自己會找企業。”從事工業機器人編碼器研發製造的廣東盈動高科公司副總經理羅日輝説,現在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風險投資機構。

民間資本的多元化流向與國家不斷放寬投資領域有關。近日,國辦再次發文,要求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準入,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出臺有效舉措,促進公平競爭。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應積極引導民企規避傳統行業去産能和去庫存的風險,加快製造業升級的同時,鼓勵民間投資轉向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新經濟領域,參與創業創新。”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説。

掃除“攔路虎”方可打開投資之門

“銀行抽貸、壓貸,市場前景不好……企業無力再投資。”山東常林集團董事長張義華説起投資時一臉無奈。

常林集團是一家在液壓關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的企業,其生産的液壓軸向柱塞泵等産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張義華説,近年來公司投入十幾億資金進行創新,但由於固定投資快速下滑,挖掘機市場萎縮,讓企業陷入困境。鋻於此,銀行只抽不貸,讓企業越來越艱難。

調研中記者發現,儘管轉型升級成為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共識,但面臨爬坡過坎轉型之難,民企呼籲政府部門要儘快“對症下藥”。

投資領域放開與實際操作中的“隱形門檻”並存,企業為轉型升級投入大量資金後製造和折舊成本太大,輕資産企業貸款難,政策不少但獲得感不強……這些都成為阻礙民資開闢新空間的“攔路虎”。

杭州綠盛集團董事長林東曾與幾位合夥人一起研發潮流能發電技術,但銀行以公司沒有銷售收入為由拒絕貸款,讓這個“世界第一”的“小巨人”險些死於襁褓。“輕資産公司怎麼才能過抵押貸款難關?”林東希望能有專門機構對高科技領域的企業進行長期低息貸款。

對很多民營企業來説,“沒錢投”和“沒處投”是最棘手的問題。江蘇省政府有關人士説,穩定民營企業投資信心至關重要。我們正在進一步找到民間投資“痛點”,逐一“對號入座”,幫助企業爬坡過坎。

張佔斌認為,讓民企有錢投,政府應積極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民企直接融資比重,尤其是加大對現金製造業、服務業及創新性民企的信貸支持。

在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辜勝阻看來,要在放開更多領域的同時破除“隱形門檻”,也要保證政策的連貫性,穩定投資預期,提振投資信心,讓民企想投資、敢投資、能投資。(記者 于佳欣、姜琳、華曄迪、袁軍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