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財力保障

2016-07-18 07:2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解決好錢從哪來的問題
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財力保障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國通過社會政策體系構建、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和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初步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但是,目前我國仍然存在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矛盾。尤其是在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剛性支出壓力不減的現實背景下,如何實現公共服務投入穩定增長,考驗著各級政府財政治理能力。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經過近些年的努力,我國公共服務財政投入不足的局面明顯改善。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公共服務繼續依靠財政粗放式投入已經難以為繼。在教育、醫療、社保等實現“基本覆蓋”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投入的精準度和效率就顯得更為重要。應充分考慮區域功能定位、産業發展需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口流動等因素,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突出公共財政支持重點,立足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重點加強公益性和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扶持農村及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重點支持“互聯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大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區公共財政投入。

完善財政保障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相應的財政制度作保障。一是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科學界定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保證各級政府有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二是完善和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佔比,完善轉移支付分配辦法,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引導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向貧困鄉村、邊遠地區投入。三是培育穩定的地方財源。從中長期看,省級和市縣級履行公共服務職能需要穩定的財源,特別是市縣級作為財政體系中的基礎層級,應有收入穩定、稅基流動性弱的主體稅種。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錢從哪來,是加強和改善公共服務的關鍵問題。第一,可將一些非稅收入用於公共服務支出。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將部分彩票公益金收入納入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資金來源,用於免費博物館、文化遺産保護等公益性項目。第二,加大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對公共服務的支持。進一步研究推進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第三,借助民間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充分利用民間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力量滿足社會公共服務需求,是很多國家普遍採用的做法。第四,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可以通過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捐贈配比等政策措施,鼓勵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服務。

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實現公共服務投入穩定增長,需要完善的制度配套。首先,明確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在厘清政府與市場之間基本邊界的基礎上,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能和事權範圍,據此界定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支出責任,並以法律形式加以規範。其次,加強績效評價管理制度建設。建立一套科學的公共服務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勵、約束、反饋機制,並可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三,健全財政預算公開制度。逐步推進公共服務財政支出、轉移支付安排及執行等重要事項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作者 譚文全 單位: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