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省降成本促發展調查

2016-08-29 09: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負擔輕了 筋骨強了
——貴州省降成本促發展調查

新華社貴陽8月29日電(記者 李銀、王新明、潘德鑫)作為全國首批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份之一,貴州以電改為核心、打降成本“組合拳”,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上半年,共為企業減負近300億元,既穩住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面”,還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半年減負近300億元

記者在貴州以晴光電集團的生産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對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最後包裝,幾天后這些産品將會出現在東南亞、南亞、中東等地市場。

“得益於電改等改革紅利,在短短兩年時間裏,以晴集團成為貴州首個産值過百億的大數據企業,預計今年産值將超過150億元。”以晴集團執行董事洪哲森説。

貴州省能源局局長張應偉介紹,貴州是能源資源大省,但是,“電發不出來,煤賣不出去”與“高載能企業用電成本高”長期並存。今年以來,貴州把降成本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而降成本的“牛鼻子”就是通過電改降電價。

“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路徑,貴州在輸配電價核定、市場化交易、售電側改革和建立跨省區交易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成立了全國首個多方參股、相對獨立、規範運行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在全國首創電力交易指數,使貴州電力交易步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張應偉説。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貴州輸配電價每千瓦時降低1.66分,大工業企業平均購電價格下降0.1256元/千瓦時,共為企業減少電費支出20.3億元。

貴州省統計局局長任湘生説,在抓住電改“牛鼻子”的同時,貴州還運用大數據手段,深化物流、融資等領域改革,降低企業生産、運輸、交易成本,上半年共為企業減負近300億元。

“在物流成本方面,減少企業高速公路通行費5億元、減少鐵路運費支出1.5億元;在融資成本方面,全省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83.46個基點;在稅收方面,減輕企業稅負近80億元。”仁湘生説。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降成本不是為了保護落後産能,根本目的是促轉型、調結構。傳統企業如果不騰出手來開展技術改造,其享受到的降本紅利只是‘救濟’而非‘救活’。”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説。

陳少波介紹,為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貴州將啟動升級改造項目作為享受優惠電價的“前提條件”,將實施升級改造項目作為企業享受下一輪優惠的“準入條件”。重點支持的用電企業如無法完成轉型升級計劃,其下一年度電力直接交易資格將被取消。

年用電量約70億千瓦時的中鋁股份貴州分公司是貴州的用電大戶,2008年以來,公司連續多年虧損。據公司總經理冷正旭介紹,在電改等助力下,按照“退城(市)進園(區)、退二(産)進三(産)、退低(效)進高(效)”的戰略,1至5月,貴州鋁廠實現盈利1000余萬元。

冷正旭説,用電成本高是多年來制約公司發展的瓶頸。今年,貴鋁與發電、供電企業簽訂了直接交易輸配電服務合同,電解鋁用電價格從2015年下半年的0.4117元/千瓦時下降至0.2817元/千瓦時。目前,氧化鋁轉型升級穩步推進,電解鋁板塊扭虧為盈,物流貿易、工業服務等正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經濟發展新舊動能正在加速轉化。”任湘生説,煤、電、煙、酒四大傳統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2.3個百分點,而電子信息、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的佔比則分別提高了0.8、0.4和1.5個百分點。

釋放成本“洼地效應”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將大數據企業用電價平均下調約0.2元/千瓦時,上半年為大數據企業減少用電成本1億元左右。”貴州省能源局副局長胡世延説,逐步顯現的成本“洼地效應”正吸引越來越多以互聯網、大數據引領的新興産業落戶貴州。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與大數據相關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投資40.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2%。在大數據等帶動下,貴州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723.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5%。

“降成本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穩住了貴州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面’。上半年貴州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5%,居全國第二位,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任湘生説。

“下一步,貴州將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借助大數據手段不斷降低企業用電、物流、融資等成本,確保全年為企業減負700億元左右。”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