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十二五”國土資源科技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2016-09-01 11:28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地質勘查、地質環境保護、土地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牽頭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38項,組織實施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27項

近日,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科技工作緊密圍繞國土資源中心工作,在地質勘查、地質環境保護、土地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38項,組織實施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27項。“中國陸地海相成鉀規律及預測研究”、“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與裝備”、“村鎮建設用地再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大深度三維電磁探測技術工程化開發”、“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等一批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地礦勘查技術實現突破。地質礦産勘查理論取得重大突破,青藏高原地質和成礦理論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區域成礦規律,新發現驅龍、甲瑪等7個超大型和衝江、朱諾等25個大型礦床,確定了重要巨型金屬成礦帶,大幅增加了我國大宗礦産資源量。深部勘查與探測技術取得進展,勘查技術裝備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成功研製了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統和2000米地質岩芯鑽探關鍵技術裝備。4項礦情調查評價成果顯著,對我國煤炭、鈾、鐵、鋁土礦等25個礦種進行了資源潛力預測和評價,實施了全國礦産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專項、全國近15萬個礦業權實地核查、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

地質環境保護成果顯著。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取得突破性成果,農業地質調查評價成果支撐服務了土地污染評估和治理,地熱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支撐服務了節能減排戰略,城市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成果支撐服務了新型城鎮化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找水取得突破,為870萬缺水群眾解決了飲用水源。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汶川地震災區、舟曲特大型泥石流區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重大滑坡災害減災防災技術體系,地裂縫監測和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科研條件平臺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中國地質科學院1000人進入國家非營利創新研究隊伍,2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設了60個部重點實驗室和84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認定了49個監督檢測中心。基礎研究與科技獎勵取得突破,古生物學系列重大成果豐富了地球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理論,先後在《自然》和《科學》發表論文14篇,獲得國家科技獎14項。極地與探月研究不斷深入。科技成果推廣與科學普及成效顯著,完成了22個重要礦産“三率”調查評價,制定和發佈了27個礦種“三率”指標要求,建設了138個科普基地。此外,“十二五”期間,土地科技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明顯,國際科技合作成果豐碩,土地資源調查、監測與規劃技術體系基本形成,搭建了全球地質礦産研究信息服務平臺,完成全球207個國家衛星遙感地質礦産解譯,編制82個國家或地區礦業投資指南,為320多家企業、地勘單位及研究機構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國土資源部表示,“十二五”工作實踐表明,科技創新要始終圍繞土地事業發展、地質找礦突破、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基礎研究和世界科技前沿,為支撐和引領國土資源事業改革發展持續發力。依照《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工作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緊緊圍繞國土資源工作定位,堅持需求引領、前瞻部署、自主創新和統籌協調的原則,開展國土資源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大力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突出培養創新科技人才隊伍,為“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提供保障,為國土資源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