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綠動長春春常駐——東北老工業城市長春變身森林城

2016-09-25 10: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9月25日電(記者 郎秋紅 高楠)“丁香雨,杏花霧,綠動長街春常駐”——這樣的詩情畫意過去曾經專屬小橋流水的江南。不過,今天它描繪的卻是吉林省長春市,一個曾經以東北老工業基地、汽車城為標簽的城市。

近年來,長春在城市建設中將綠色發展理念擺在突出位置,用生態、文化和人本理念推進城市建設,引領城市可持續發展。今年9月,成功躋身“國家森林城市”。

讓老工業基地綠起來

歷史上的長春,就曾以“森林城”聞名。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的綠色空間也被大大擠壓。綠化率在全國曾經數一數二的長春市位次不斷後移。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溫室效應等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一向空氣質量良好的長春市近年竟然出現多個重度污染天氣。

痛定思痛,從2013年開始,長春市提出建設綠色宜居森林城,放大森林的生態效應,“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長春市園林局局長劉宏介紹,2014年以來,長春市每年投入的森林城建設資金超過50億元,都市區新增森林綠地17170.89公頃。和2012年相比,長春市森林覆蓋率從25.75%增長到30.66%,城區綠化覆蓋率從41.52%增加到45.06%。

目前,長春市初步形成以伊通河生態人文景觀為軸線,百個城市公園、百條城市景觀防護廊道、千點城鄉綠色福利空間為骨架,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為綠肺,濕地生態系統為綠腎,環城綠化帶環抱,綠色村屯簇擁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行走在長春的大街上,一排排挺立街邊的喬木,一叢叢靜臥路邊的鮮花,一片片綠意融融的草坪,勾勒出一幅幅“步行綠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意景象。

創新機制養綠護綠

從2013年開始,每到春天,長春市南關區曙光街道電力社區的居民都可以認養一塊公共綠地,種花種草。很多離退休在家的老人紛紛行動起來,松土鋤草,在自己認養的公共綠地上種上夜來香、馬蹄蓮、掃帚梅等,爭奇鬥艷。

長春市在創建國家森林城的過程中,創新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共創共享,全面提升森林城建設整體水平。2014年開始試點推廣公園綠地養護管理購買社會化服務工作,推進八一公園、光明公園等“PPP”示範項目,調動企事業單位參與綠化積極性,每年高標準推進30個單位、庭院小區綠化,綠化效果不斷提升。

“養綠護綠觀念深入人心”,長春市百花園管理所所長賈志輝説。每天清晨,都會有老年人在百花園打太極拳,他們自帶掃帚,晨練後,自發收拾場地;如發現破壞花草的行為,他們都會嚴辭制止。

經過3年多的建設,長春市已成為集中連片人工林面積全亞洲最大的城市,城市公園增速在全國位於領先地位,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在東北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城市森林綠地面積位居東北省會城市之首。

打造生態升級版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成功只是起點。吉林省省委常委、長春市市委書記王君正提出,今後要把長春市建成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

為此,長春市提出了要打造經濟量級、城市能級、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生態文明“五個升級版”。去年以來,長春市先後實施了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和舊城改造提升工程。同時,進一步探索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的新思路、新動力,適度推廣綠化養護管理購買社會化服務工作,通過引入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全面提升公園養護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間,長春市將通過加快建設城市森林、濕地、水域和綠地,保護和修復生態制高點,實現森林“綠肺”與濕地“綠腎”互通,公園綠地聯絡緊密且體系完善的生態空間格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