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內蒙古繪出全域旅遊美好藍圖

2016-10-12 11:24 來源: 內蒙古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大眾旅遊時代悄然走來,旅遊業也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今年2月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提出“全域旅遊”這一新概念,從國家戰略層面用全域旅遊思維謀劃旅遊産業發展,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産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推動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這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路徑的創新,對於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旅遊發展空間,培養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9月13日,全區全域旅遊推進現場會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召開,統一認識、凝心聚力、交流經驗做法,部署推進內蒙古全域旅遊發展工作。旅遊新常態下,內蒙古如何打好全域旅遊這張牌,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

轉模式

面對新機遇

近年來,內蒙古旅遊業保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旅遊業逆勢上揚,主要指標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15年旅遊收入對GDP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1.8%,成為內蒙古發展速度較快的特色優勢産業,旅遊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但同旅遊發達地區相比,內蒙古在旅遊資源開放、旅遊景點宣傳、旅遊産業培育、旅遊業態創新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當前,自助遊和自駕遊逐漸成為居民出遊的主要方式,遊客對旅遊目的地的滿意度不僅僅局限在景區,而是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旅遊業發展面臨著世界進入大眾旅遊時代的機遇期,國家重點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機遇期、人民群眾旅遊需求旺盛的發展機遇期。

自治區副主席雲光中説,新環境下對內蒙古旅遊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順應全域旅遊發展趨勢,從全域旅遊的高度重新思考與謀劃旅遊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創新思維、主動作為,加快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努力把資源優勢變為産業優勢,把旅遊資源大區變成旅遊産業大區。

新平臺

開創新局面

自治區以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統領,緊緊圍繞國家旅遊局“515”戰略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注重改革創新,突出轉型升級,依託優勢資源,圍繞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建設目標,實施了內蒙古旅遊業“10+3”工程和“643X”品牌體系建設計劃,加快發展階段演進,促進內蒙古旅遊全域化發展。

近兩年,國家旅遊局在過去5A級景區的基礎上,又創設了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旅遊度假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跨境旅遊合作區、邊境旅遊示範區以及綠色、藍色、紅色、人文、康養、中醫藥、研學旅遊基地等新平臺。

自治區旅遊局局長魏國楠説,國家明確作出發展全域旅遊的戰略部署,自治區黨委、政府也將發展全域旅遊、産業轉型升級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來全力推進。我們要充分認識全域旅遊,牢固樹立全域旅遊發展理念,要用好以全域旅遊為核心的國家旅遊局新平臺,開創內蒙古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自治區旅遊局已向國家旅遊局申報25個5A級景區、9個國家旅遊度假區、13個全域旅遊示範區(5個已列入)、2個改革創新先行區,同時正在研究上報跨境旅遊合作區和邊境旅遊示範區。

做全域

産品是關鍵

“所謂全域旅遊就是指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遊的遊客提供全程、全時空的體驗産品,從而全面地滿足遊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內蒙古要做好全域旅遊創建,首先要在旅遊産品上下功夫。”魏國楠説。

把城鎮當做一個景區來打造,建好遊客集散中心、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旅遊綜合體、旅遊街區、城市公園、休閒廣場、公共綠地、城市綠道等城市公共休閒設施;推進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等向社會免費開放。

綜合打造旅遊線路。把城鎮、景區、鄉村接待點作為旅遊線路的重要支撐。特別要加大自駕營地建設,要依託不同的自然地貌,建設草原營地、森林營地、沙漠營地、山巒營地、丘陵營地,每個營地都要用主題文化把它們區別開來,如馬頭琴營地、安代舞營地、板畫營地、狩獵營地、馬文化營地、狼文化營地、蒙醫康體營地等等,防止千篇一律,形成互相競爭。同時要充分利用經營營地或景區的公司,把鄉村旅遊統籌起來,帶動起來。

抓好景區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個性化産品,提升休閒度假功能,提煉文化內涵,提高旅遊商品收入。

注重發展鄉村(牧區)旅遊,抓好文明旅遊村、特色家庭旅遊線、高星級牧戶遊等創建工作,讓鄉村(牧區)旅遊成為我區旅遊的重要一極。發展鄉村旅遊要特別注重旅遊扶貧,要把旅遊扶貧當做一次政治任務來抓,確保每年有20%左右的貧困人口通過旅遊脫貧。抓好鄉村旅遊還要特別注重提高組織化程度,從開始就力爭在組織的框架下運作,防止單個旅遊戶尾大不掉,影響市場環境。

全域遊

服務是重點

在內蒙古全區全域旅遊推進現場會上,雲光中強調,著力完善服務體系,是內蒙古發展全域旅遊的又一重點,實現旅遊目的地整體建設管理,必須抓好公共服務建設。

雲光中説,內蒙古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景區景點開發,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旅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旅遊整體服務水平;要建立配套的金融支持體系,全域旅遊整體規劃和建設要與金融部門的資源合理配置,要加大PPP合作力度,推動旅遊項目進入市場;要合理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完善旅遊廁所、停車場、旅遊集散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城市服務設施建設,通過發展旅遊,直接帶動城市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和文化娛樂發展,帶動建設一批城市公園、博物館、劇院、紀念館等公共休閒設施。

魏國楠指出,交通是最重要的旅遊支撐要素。自治區旅遊局和自治區交通廳已編制完成《“十三五”旅遊交通發展規劃》,積極開展“旅遊交通暢通”工程,消滅盲區,覆蓋營地,打通斷頭路,連接各等級公路。同時,廁所革命是自治區政府主抓的旅遊三項重點工作之一(另兩項是品牌景區創建和全域旅遊),合理運用好自治區政府用1億元地方債啟動的“送廁所、行方便、講文明”活動,每個旗縣市區10座水衝移動廁所,每座廁所補助9.8萬元。

魏國楠説,軟服務是一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內容,一張笑臉就是一名回頭客,一支優質服務團隊就可以支撐起一個景區,因此要十分重視軟服務,讓內蒙古“豪邁、自然、溫馨”的服務享譽全國。

“旅遊+”

全域升級版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引起社會各方極大反響。國家旅遊局推出“旅遊+”這一中國旅遊升級版,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産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臺,插上旅遊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

“旅遊+”定義的這一表述,其實遠遠超越旅遊業本身,而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表達。它不僅是驅動經濟轉型的動力,更是驅動經濟升級的動力。魏國楠説,國家旅遊局已經與十多個部門開展合作,自治區旅遊局與文明辦、質監局、食藥局、衛計委、體育局、民委、宣傳部啟動了合作,正在推進與一、二、三産和執法部門的全方位合作。

合作是旅遊空間的拓展。內蒙古將充分發揮毗鄰俄蒙的優勢,充分用好“萬里茶道”這塊金字招牌,充分彰顯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中的旅遊先行功能,創新中俄蒙旅遊産品打造,著力建設好邊境旅遊示範區和跨境旅遊合作區。內蒙古具有地跨“三北”、內接8省的區位優勢,從自治區和盟市兩個層面開展務實合作,重點是推出互相認可的旅遊産品,互相推介,並力求減少體制障礙和管理制約,達到互利共贏。同時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和西南地區合作,尋找差異化,增進共識,把合作意向落實到具體産品上,用具體的活動來維繫合作,最終在增加遊客上結出碩果。

魏國楠説,面對“旅遊+”,內蒙古將充分發揮旅遊的綜合性、帶動性、市場性功能,把旅遊“吃住行遊購娛、文商養學閒情奇”等要素融入任何産業、任何項目,讓它們裝上旅遊的引擎,成為新亮點。

同時,本次全域旅遊工作會還通過從堅持規劃先行、突出地方特色、加強共建共享、智慧營銷、體制機制等方面為內蒙古畫出了全域旅遊的美好藍圖。作為旅遊資源大區,內蒙古自然風光絢麗多彩,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加大的嚴峻形勢下,內蒙古的旅遊産業逆勢飄紅。今年1-6月份,全區接待旅遊者3160.34萬人次,同比增長11.68%;實現旅遊業總收入802億元,同比增長23.38%。內蒙古正在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步伐,旅遊業態不斷創新,旅遊品質不斷提升,一個“多業融合、全域聯動”的大旅遊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將成為旅遊産業發展的強大引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