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佈局“15分鐘社區生活圈”:既有“高大上”
更要“小而全”

2016-10-31 17: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 葉鋒)上海普陀區武威東路一家有48張床位的“社區長者照護之家”,除了可為老人提供寄養和照護服務外,還能為附近老人提供上門居家養老服務,其助浴、康復等設施也會向周邊社區開放。

根據上海最新發佈的《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試行)》,這種功能“小而全”、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社區建設,將成為上海這一超大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我們將著力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營造宜居、宜學、宜遊、宜業的社區氛圍,構建‘以人為本’的多元社區文化。”31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徐毅松在“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作主旨報告時介紹説。他的報告以《塑造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為題,介紹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願景。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送審稿)》日前已經上海市委全會審議。這一規劃提出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作為營造社區生活的基本單元,在居民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

《導則》細化了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一些參數,使“開門七件事”的便利性更加具體化。

比如,居住社區內城市道路間距不超過200米,公共活動中心區內城市道路間距不超過150米。同時,從便於行人安全穿行和舒適步行出發,居住社區內支路寬度宜為9米至24米,人行道的寬度不宜小于3米,保障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各自獨立路權,道路轉彎半徑不宜過大,使車輛降低在交叉口的轉彎速度,保障行人過街安全。

《導則》還要求,通過在社區內增加設施類型、挖掘傳統社區設施潛力等手段,提供多樣化的社區服務。比如,針對老齡化趨勢,重點圍繞居家養老服務,增設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動室,並優先佈局在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

上海還重點完善0-3歲的幼兒託管服務,並將設施儘量佈置于10分鐘步行(500米左右)範圍內。同時,上海通過分時開放校園內的體育場、圖書館等設施,為社區提供更多可共享的公共資源。

徐毅松在報告仲介紹,上海將通過在土地出讓合同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及公共藝術作品的要求,讓每一個城市建設、更新的案例,成為公共空間增加、文化品質提升、社區歸屬感增強的過程。

同時,上海還通過各方參與的社區“微空間”改造,引入規劃師、建築師、景觀師、藝術家,讓他們與社區居民一起對社區中的小微空間進行改造提升。“在文化設施規劃中,我們將從原先的綜合性文化設施進一步向專業性文化設施拓展,使其布點更為均衡,更貼近社區生活,從而提升上海文化設施輻射面和能級。”徐毅松説。

業內人士認為,城市追求“高大上”和“小而全”並不矛盾,城市既需要宏偉壯麗的輪廓,也需要宜居舒適的生活。

世界城市日源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3年12月第6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將每年10月31日設為“世界城市日”。10月31日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閉幕之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