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長征五號發射任務首次使用國産化軟硬體設備替代進口

2016-11-04 18: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珠海11月4日電(記者 陳芳 胡喆)記者從第十一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了解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作為探月工程三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任務聯合研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單位,在長征五號發射任務中承擔了大量關鍵器件的研製和保障工作,並首次使用國産化軟硬體設備替代進口。

“麒麟”替代“WINDOWS” 國産“大腦”更可靠

長征五號發射升空後,發射畫面需要精準的系統進行全程數據傳輸和處理,並最終發送到顯示終端,為工作人員的指揮判定提供依據。這一切,全仰仗于測控中心計算機系統。

專家介紹:測控中心計算機系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掌控著整個任務週期數據的發送、接收和處理工作。

長征五號發射任務中,首次使用了國産化軟硬體設備替代以往的進口設備。服務器、交換機、桌面終端、存儲,尤其是自主可控的“麒麟”操作系統替代了傳統的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隨之改變的還有用戶系統和應用軟體。國産化設備和軟體組成的系統在後臺強有力保障著任務的執行。

佈下火箭“風箏線” 海陸空天全覆蓋

如果用風箏來比喻航天器的話,測控系統就是風箏線,可以控制航天器。

長征五號火箭入軌過程中,陸上測控站、海上測量船、中繼衛星系統編織了一條覆蓋海、陸、空、天的“通信測控網”,對長征五號實現全覆蓋的測控通信,為火箭順利發射、衛星在軌測控及正常運轉提供保證。

據技術人員介紹:火箭點火升空後,測控系統猶如看不見的風箏線,接收和發送指令,為長征五號順利發射提供精準的測控技術,保障火箭按照預定的軌跡升空。

新一代測量設備  火箭測控更精準

長征五號從點火起飛到飛行器入軌,全程都需要對火箭進行姿態及軌道信息監測,這是火箭發射任務成功的關鍵。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先生”,是中國電科研製生産的新一代箭載測量設備--天基測量設備。

“此次執行任務的天基測量設備是新一代箭載測量設備,能接收火箭平臺發送的姿態及軌道信息,具有測控覆蓋範圍廣、數據傳輸實時性強等一系列優點。”中國電科總設計師柴霖告訴記者,通過先進的中繼衛星系統,可以將箭載遙測數據傳送給指揮控制中心,這為指揮控制中心對火箭飛行情況進行研判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增加了火箭飛行測量數據獲取的時間長度和可靠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