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促進中國-中東歐合作均衡發展

2016-11-07 12:14 來源: 瞭望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目前“16+1合作”就如同一輛列車逐步加速,現已駛入了快車道,並將充分兼顧彼此的需求和各方的利益

2014年8月2日,波蘭首都華沙,人們欣賞中國京劇表演和民族器樂演奏

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11月5日在波羅的海之濱的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16+1領導人圓桌會議,並在第六屆經貿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共同見證簽署16國和中國合作項目協議,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本次會晤回顧、總結了近五年來“16+1合作”所取得的進展和成就,共商今後發展大計,在“互聯、創新、相融、共濟”的主題下,各國領導人強調今後加強互通互聯,創造新的機遇、構想和方式,讓17國和民眾享受到更多和實在的優惠。

提升戰略夥伴合作的新高度

2012年4月,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會晤規劃與拓展了中國與中東歐16國互利合作的前景與未來。自此,經過布加勒斯特、貝爾格萊德和蘇州四次會晤,16+1會晤進入了第五年的歷程。

這幾年,也成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各個領域關係發展最快、取得成果最明顯的時期,李克強總理風趣地比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16+1大於17”,要建成頤和園那樣的“17孔橋”。而第五次會晤在里加舉行,目的是使波羅的海地區國家與“16+1合作”更好結合,更好均衡發展,收穫更多成果。

自去年的蘇州會晤一年來,與會各方在執行和落實《蘇州綱要》中又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取得顯著成就,尤其是今年習近平主席出訪了捷克、塞爾維亞和波蘭等中東歐三個國家。習主席對捷克進行的國事訪問,創造了中國國家主席訪捷、習主席訪問中東歐國家和今年訪歐的三個第一,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的新高度。習主席訪問塞爾維亞和波蘭,將中國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標誌著雙方關係實現了新的跨越,為中塞、中波合作未來發展掀開新的篇章,帶來重要機遇。

捷、塞、波在“16+1合作”中佔有重要地位,訪問為“16+1合作”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全方位地推進了與三國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也為中國-中東歐合作、中歐關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和“16+1”機制

契合雙方需求和特點

16個中東歐國家指的是中歐的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巴爾幹半島國家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前南斯拉伕國家的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和黑山,以及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16國總面積133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1.23億,去年的GDP總額約1.4萬億美元,人均約1.15萬美元。

中東歐的地緣政治和經濟位置非常重要,南扼亞得裏亞海和黑海可進入地中海,北臨波羅的海,也是中國進入西歐最直接的海上之路,是中國“一帶一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佔了60多個沿線國家的約四分之一。從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雅典,經過馬其頓和塞爾維亞,再穿越布達佩斯到華沙,直到北部港口格但斯克,是從亞洲和歐洲南部進入中東歐乃至西歐各國路程和時間最短、最經濟、最理想之路,是“一帶一路”在歐洲最重要的一段,尤其是匈塞之間的快速鐵路建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倡議與“16+1合作”的有效對接,正在著力打造互聯互通新動脈,通過中歐海陸快線就可直抵歐洲腹地,渝新歐、義新歐、漢新歐等一條條運輸線,將雙方日益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近年來歐洲正處於多事之秋,金融危機後經濟復蘇乏力,烏克蘭危機、希臘債務等多重煩擾遠未平息,去年開始的難民潮和恐暴事件頻發以及今年的英國脫歐公投,像陰影一樣籠罩著整個中東歐地區。同時,這些國家內部都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升級的強烈願望,而中國在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一帶一路”倡議和“16+1合作”的機制不謀而合,都契合了雙方的合作需求和發展特點,雙方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中東歐國家的積極響應,至今已和匈、波、捷、塞、保和斯洛伐克6個國簽署了有關“一帶一路”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在前幾次的會晤中,17國領導人著重討論了如何加強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農業質檢、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中方提出了“16+1合作”框架,即共同致力於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型夥伴關係目標,以及落實合作推進路線圖、對接發展戰略和推進互聯互通、打造産能合作新樣板、不斷創新投融資合作方式、促進貿易投資雙增長和擴大人文社會交流等六大重點,達成的《中期規劃》和幾個綱要反映出各方強烈的合作意願。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東歐則是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集中的地區,雙方經濟高度互補。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和技術,將中國裝備製造産能與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有機銜接,對雙方互利共贏具有深遠意義。從2012年會晤機制建立以來,雙方達成了一系列重點合作項目:如利用中方貸款實施的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項目、科斯托拉茨電站一期改造項目竣工,波黑塞族共和國斯坦納裏火電站項目今年9月竣工,馬其頓高速公路、塞匈鐵路項目塞爾維亞境內路段等項目順利啟動建設。同時,經貿往來顯著增長,投資領域加寬。近幾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增長迅速,2015年達562億美元,其中波、捷、匈等國名列前茅。目前中國市場上已有波蘭牛奶、匈牙利葡萄酒、保加利亞酸奶等産品,中國城鎮化進程也將帶動牛羊肉、奶酪等需求擴大,中東歐將成為中方農産品進口重要來源地。

“16+1合作”潛力大前景廣闊

在中東歐國家中,波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市場容量大、機會多,20多年來波蘭經濟一直保持正增長,去年還簽署了亞投行協議,成為該行創始成員國之一;中歐貨運班列幾條線路經過或抵達波蘭,這為中波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有利機遇;廣西柳工通過並購方式進入波蘭市場,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已在華沙設立分行。

捷克作為中東歐金融業發達、地處中心和工業發展程度最高國家,意欲成為中東歐地區的金融中心和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國和羅馬尼亞目前正在進行的大項目中業已簽署了有關核電機組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備忘錄,燃煤電廠的投資意向協議和高速公路的修建等。馬其頓已與中國開展多個重要合作項目,包括建設兩條高速公路。保加利亞則大力推介其投資環境優勢,以加快中方企業去投資興業的步伐,並以多雙邊會晤強調兩國間高鐵項目和公路建設融資等問題。

中方願意在波羅的海地區鐵路、港口等建設上同愛沙尼亞合作,把握互聯網的資源和聚集潛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在“16+1合作”框架下共同開啟波羅的海、亞得裏亞海、黑海沿岸“三海港區合作”,進一步探索互聯互通的新框架。拉脫維亞今年舉辦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國家協調員會議,中方支持拉脫維亞牽頭組建17國物流合作聯合會。拉方認為發展跨越亞歐的供應鏈將在地區和特定國家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擔負起17國的相關協調工作,改善相互的物流信息交流。

中國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擁有優勢産能,技術先進、性價比高,中方願同有需求的國家分享這一成果,助推各國工業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匈塞鐵路的塞段去年業已啟動,匈段也在克服各種困難爭取早日開工。目前“16+1合作”就如同一輛列車逐步加速,現已駛入了快車道,並將充分兼顧彼此的需求和各方的利益。

中國與中東歐人員往來近年來也日益頻繁,旅遊、高等教育、媒體、智庫等交流蓬勃發展。為方便往來,中國已將16國全部列入外國人72小時免簽過境北京、上海等口岸名單。中東歐有著眾多景色秀麗的旅遊勝地,布拉格、布達佩斯、克拉科夫等地頗受中國旅遊者青睞,僅今年去捷的中國遊客就達30萬人次。

打造不同地域和不同制度國家間

務實合作新模式

從華沙到蘇州,再到里加,一路走來,“16+1合作”從小到大、由淺入深,涉及領域日益廣泛,日益惠及成員國和民眾。近幾年中歐關係均衡、平穩發展,16+1會晤也表明中國對歐外交是全方位的,執行的是豐富多彩、均衡務實的政策,同中歐合作大局同步並舉,致力於實現中國、中東歐和歐盟三方共贏、走出一條不同地域和不同制度國家間務實合作的新模式。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間不同存在地域和不同制度是客觀事實,“16+1合作”中面對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不可避免,中國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和準備。中東歐16個國家中有11個是歐盟成員,其中有五國屬歐元區,它們在同中方的合作中也必須遵循歐盟規則,16+1幾次會晤均邀請了奧地利、歐盟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觀察員參加。

另外,中東歐國家現在實行的都是多黨議會制,政黨輪流執政、方針政策變化很正常,今年就有多國進行議會選舉、政府更換。而且,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不同的思維、文化、法規、習慣等,也會給開展工作帶來麻煩。16個國家相互間的差別也很大,社會發展程度、經濟水平各國不同,需要靈活應對。

隨著“16+1合作”紮實推進,雙方都切身感受到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關係在快速踏實地發展,相互間的認識比過去都有長足進步。了解和互信是發展關係的基礎,相信經過雙方長期和艱苦的努力,中國和中東歐這座友好合作的“17孔橋”一定會修建得勢如長虹,結實耐用。(周東耀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

2016btt.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