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出席第二十一屆
中日民商事法研討會並致辭

2016-11-11 16:08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4日,第二十一屆中日民商事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出席並致開幕辭。本屆研討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國際司與日本財團法人國際民商事法中心、法務省法務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清華大學PPP中心承辦,主題是中日PPP領域立法和實踐。全國人大財經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財政部、國務院法制辦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部分司局有關負責同志,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駐華機構代表,有關研究機構和市場主體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林念修在致辭中指出,推行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並提供公共服務,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政府歷來重視PPP發展,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從特許經營開始,在投資建設中積極探索。2013年以來,中國政府推進PPP的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辦法,構建了基本政策框架,推動了一大批項目落地建設,有效調動了社會資本積極性。實踐證明,發展PPP模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創新投融資機制,擴大有效投資;有利於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切實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有利於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但同時需要看到,中國在推廣運用PPP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民間資本合法權益的保護需要進一步加強,一些項目操作不規範,評估、決策、採購、簽約程序不夠科學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意願。為消除民間投資顧慮,穩定市場預期,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和國務院立法計劃均要求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立法,以更加完善的法治環境,更好地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林念修強調,中國推進相關立法,需要廣泛學習國際先進理念和先進經驗,在此過程中,需要立足國情,做好“三個結合”:一是將PPP模式選擇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結合。立足當前發展階段,充分考慮降低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門檻、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減輕財政支出壓力等實際,研究確立適應中國實踐需要的PPP模式。二是將優化PPP管理與中國投融資體制相結合。發展PPP需要在投融資體制整體框架下進行制度設計,與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統籌考慮,與現行制度機制有機銜接,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三是將完善PPP制度與中國現行法律框架相結合。PPP領域立法需要與現行物權、擔保、招標、採購、土地、訴訟、仲裁等方面法律做好銜接,以增強制度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促進規則統一,為PPP模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同時,林念修指出,合作雙方要利用好中日民商事法研討會這一平臺,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完善交流機制,擴大參與主體,為深化兩國法律投資貿易領域交流合作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日本大阪商業大學教授、東洋大學大學院客座教授美原融和安德森・毛利・友常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赤羽貴分別作了題為《PFI/PPP在日本的實踐與所面臨的課題》、《有關PFI/PPP的進一步深化——從具體案例分析合同中的問題》的主題演講,介紹了日本PPP有關立法出臺17年來的實踐情況,深入剖析了日本有關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並介紹了日本PPP發展面臨的問題和今後的政策方向。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義、清華大學教授王守清結合中國有關情況,分別對主題演講進行了評論。與會人員與中日雙方專家進行了互動交流。

與會者一致表示,通過雙方專家的深度交流和充分溝通,深化了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有助於促進對國際經驗的吸收和借鑒,加快推動立法進程。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