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貿易保護與中歐合作主流不符

2016-11-16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小動作”釋放錯誤信號 “大方向”仍是合作共贏
貿易保護與中歐合作主流不符

11月15日,財政部發佈的“第四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聯合情況説明”顯示,本次對話,雙方共達成60項共識,加上11日公佈的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的63項成果,一週之內,中國與歐洲兩個國家就達成了123項經貿合作成果。對此,專家指出,當前,中歐經貿關係的主流仍是合作共贏,這一點沒有改變。然而,近期歐盟一些不和諧的貿易保護“小動作”卻釋放出一些錯誤的信號。顯然,這些“小動作”與中歐加強合作的主流不符。中歐雙方經貿關係的重點應是放眼未來、摒棄偏見,在現有合作基礎上,共同發掘可以進一步合作的新領域、新業態,推動中歐經貿合作始終向前走。

經貿往來正深入

今年以來,中國與歐盟在經貿合作方面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在全球貿易總體低迷的背景下,中歐貿易依舊保持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10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總值2.9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佔我外貿總值的15%。其中,我對歐盟出口1.82萬億元,增長1%;自歐盟進口1.12萬億元,增長4.5%。

貿易數據向好的同時,中歐高層間經貿領域交流近期也在密集進行:上個月的第六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11月初的中德經濟合作聯委會第16次會議及近日的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第四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頻繁的經貿對話帶來了切實的成果,如14日剛結束的第四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60項共識涉及很多務實合作,中法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強核能、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大項目投資合作,設立雙方共同出資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

此外,中歐地方間合作也在深入推進:日前舉行的歐洽會上,眾多歐盟機構和企業與青島300余家企業就海洋、環保、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通過深化與歐洲地區合作,中歐(蓬江)智慧製造産業論壇近日促成30個簽約項目,計劃投資55億元……

“應該看到,當前,中歐經貿關係的主流仍是合作共贏,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中歐在經貿領域存在高度互補的關係,歐洲有著中國需要學習的精密工業技術,而中國則有著吸引歐洲的巨大市場、資金及相關産品,這種互補關係奠定了雙方深化合作的基礎,而合作也完全符合中歐雙方的利益需求。”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大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因小失大非智舉

然而,在中歐持續加強經貿合作的主流中,近期歐盟一些不和諧的貿易保護“小動作”則有點“格格不入”。在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方面,即15年過渡期結束後必須取消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歐盟雖已承諾要履行義務,但卻試圖通過修改法律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變相延續“替代國”方法。專家指出,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更多還是為了進行貿易保護,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合作誠意。

“歐盟要明智地認識到,其利用‘替代國’做法實施反傾銷給歐盟帶來的實際收益,充其量每年數億美元,但實際的損害遠不止這點收益。”復旦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宋國友表示,相反,如果歐盟徹底履行第15條義務,則可以通過中歐合作得到更多經濟利益,會有更多中國人赴歐洲旅遊,更多企業對歐洲投資。

此外,在鋼鐵領域,近日,歐盟依舊不顧中國企業的積極配合和抗辯,繼續使用 “替代國”方法,對中國無縫鋼管産品採取了為期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措施。

“事實上,歐盟採取的這些‘小動作’更多是出於利益集團的考慮,是為了平衡關係,在經濟層面根本就無助於其産業的發展。歐盟自身也該認識到,貿易保護並不符合中歐加強合作的主流,如果在這方面做過了,歐盟將得不償失。”李大偉説,針對中歐之間經貿分歧,單方面採取措施很難奏效,雙方應該加強意見交流,共同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方案與規則。

深耕合作向前看

相比于歐盟把精力耗在貿易保護方面的“貪小便宜”舉動上,中歐之間還有很多可以深耕的合作領域,這些方面更值得雙方下功夫。以“容克計劃”與“一帶一路”為例,專家指出,歐盟“容克計劃”的巨大資金需求與中國企業赴歐投資的強烈願望成為“容克計劃”與“一帶一路”對接的重要基礎,中歐雙方應以此為契機,繼續推進二者的對接。

在新能源、信息技術及海洋工業等具體産業方面,中歐也有著很多需要深入合作的地方。就海洋工業而言,法國索菲亞科技園首席執行官菲利普·馬裏亞尼表示,海洋工業不是獨立的,而是一連串的,我們的合作不能局限于單方面,要圍繞海洋工業進行一系列的延伸拓展,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平臺,能夠促進創新和合作,讓合作更加全方位。

“中歐雙方應放眼未來、摒棄偏見,共同發掘可以進一步合作的新領域、新業態,推動中歐經貿合作始終向前走。未來,中歐可合作的空間依舊很大:一方面,中歐應推動雙方企業的長期合作,加快企業間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企業聯合體,提高企業合作效率;另一方面,通過中國與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深入合作,吸引德國、法國等歐洲其他國家參與,形成中歐合作的系統性工程。”李大偉説。(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