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畝産六百六十公斤!
鹽城沿海“黑土地”頭年種糧即創新紀錄

2016-11-20 11:35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秋收季節,黃海之濱傳出好消息:鹽城灘塗今年水稻平均畝産穩超500公斤,最高接近600公斤。這片灘塗處女地第一年試種糧食,就在江蘇沿海創下産量新紀錄。

“頭年噸糧田”,任務已過半

“實測畝産659.2公斤!這是今年水稻收割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大教授張洪程,省農科院研究員楊傑等專家親自過的磅。在重度鹽鹼地上,頭年能有這樣的收成,算是打了個漂亮的開篇仗。”在位於射陽縣境內的順泰農場,鹽城市農委調研員茆訓東站在高高的田埂上,難掩豐收的喜悅。

腳下,是一簇簇紅色的鹽蒿。田裏,收割機留下30厘米高的稻茬,深褐色的泥土上可見點點浮萍。“留茬要比普通稻田高,這樣秸稈還田後能讓土壤更‘透氣’。”順泰農場負責人曹志高把這片鹽鹼地稱為“黑土地”,“以前是只長鹽蒿、蘆葦、三菱草的廢棄鹽田,如今改種糧,頭年就奪高産。”

“鹽鹼地頭年一般畝産300公斤左右,十年才能實現稻麥兩季‘噸糧田’。這次我們試種30畝灘塗處女地,就是想拿下‘頭年噸糧田’。”茆訓東坦言,這項“廢棄鹽田重鹽土快速高效墾植技術及模式創新”研究課題挑戰很大,土壤鹽分高,肥力卻為零,他們運用洗鹽、深松、多旋、良種、密植、足肥等多項配套技術,原計劃首茬水稻畝産600公斤,沒想到還超出近60公斤。“接下來的麥子能達到每畝350公斤,目標就算實現了。”

這個結果也令參加現場測産鑒定的專家組組長、省政府參事嚴少華倍感振奮:今年5月,這片原射陽鹽場的鹽垛堆集區經過測定,平均含鹽量0.89%,最高達4.35%,如今水稻畝産突破650公斤,實現濱海重度鹽土改良“頭年噸糧田”的稻作目標,“這是我省沿海鹽土改良的重大突破和重要的技術成果”。

記者在對鹽城、南通等沿海城市的採訪中發現,除了這30畝實驗田“表現出色”,灘塗水稻今年在經歷先期高溫、後期連續陰雨的嚴峻考驗後,畝産仍穩超千斤。順泰農場有1萬畝土地是第三年種植水稻,曹志高説,2014年畝産418公斤,去年582公斤,“今年單産555公斤,雖然略低於去年,但已相當不錯。”

在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內,鹽城匯星農場也進入收割尾聲。離海邊僅有200米遠的稻田上空,白鷺翔集,儘管海風強勁,卻不見稻穀倒伏。“匯星在灘塗種植水稻已有10年,開始産量不穩定,但現在千斤稻已成常態。”農場技術負責人曹恒文打開小本子,“2010年到2013年,畝産總在400公斤上下徘徊,2014年達539公斤,首破千斤大關,去年達594公斤,今年2.72萬畝已收割八成,畝産550公斤不在話下。”

鹽鹼地變糧倉,先做“加減法”

鹽鹼地種糧,究竟難在哪兒?“土壤鹽分高、板結重、肥力低。2013年,部分田塊免租金給種糧大戶試種,結果平均畝産還不足50公斤,稻子都沒人收,最後爛在地裏。”曹志高説,水稻在土壤含鹽量0.3%以下才能立苗,所以關鍵是把重鹽土變成輕鹽土。

“與普通稻田相比,這兒要常換水,不然會返鹽、死苗。”順泰農場一大隊隊長董卓成家在阜寧農村,來灘塗種糧已有3年,説起灘塗種稻,這位老農感慨頗多,“就説施肥吧,肥料容易跟著水跑,所以不能像一般田塊‘一次吃個飽’,而要‘少食多餐’。”

用淡水壓鹽,順泰農場從附近利民河取淡水,稻田被縱橫如網的灌溉水渠切得很整齊。曹志高算了一筆賬,普通農田一茬水稻上4遍水,每畝費用10多元,灘塗要洗鹽要灌溉,高峰時天天換水,從農場3年核算的數字來看,每畝水資源費用超出50元。“鹽隨水來,鹽隨水去。一旦沒有淡水,鹽分就立刻上來。”

在南通市如東縣等地,10多萬畝灘塗水稻也常常遭遇淡水之困。江蘇沿江地區農科所博士崔士友説:“水稻原本就離不開水,根據現有技術,鹽鹼地上種糧,充足的淡水資源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而有了淡水,還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投入,配套好基礎設施,特別是排灌系統。”

“要讓鹽鹼地變成大糧倉,得做好‘加減法’,去鹽分還要增肥力。” 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嚴國紅説,沿海灘塗更要注重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增強土壤通氣性。在順泰農場,記者看到一座現代豬場,一根3.7公里長的粗管從豬舍直通稻田。農場對豬糞水進行乾濕分離,發酵分解,沼液流入管道滋潤農田,沼渣則成為有機肥。曹志高説:“豬田匹配,農牧循環,豬場年出欄10萬頭生豬,為萬餘畝鹽鹼地增加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提供保障。”

鹽田稻米價格高,凈土成優勢

採訪中,曹志高的電話不時響起,原來是一家科研機構想到順泰“租地育種”。“這裡是重鹽土,省農科院、鹽城市農科院、南農大、揚大等單位都選擇來此做水稻品種的耐鹽性比較試驗。”踏入一塊未曾洗鹽的試驗區,嚴國紅指著寫有“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的告示牌,這裡是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試驗基地。43畝的實驗田像一個金色的大擂臺,南到海南島,北到黑龍江,西到雲貴高原,以及來自美國、菲律賓、泰國的5000多份水稻品種谷穗飽滿,正等待著最後的較量。

嚴國紅説,這些年,鹽城灘塗面積不斷增長,江蘇沿海開發加大對灘塗的利用,耐鹽水稻的品種選育、栽培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如今,鹽稻10號、鹽稻12號和省農科院培育的南粳9108等品種表現都不錯,成為灘塗種植的當家品種。

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王才林承擔的新品種選育課題,是這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的三大重要課題之一。他認為,建立標準化的耐鹽水稻篩選技術體系是本項目的關鍵,而利用現有品種進行耐鹽性篩選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廣袤的灘塗上,各種創新和嘗試初嘗喜悅。順泰農場從去年開始試種灘塗有機稻,畝産450公斤,最後加工成2萬公斤有機米,沒上市就被分搶一空。看好市場,順泰農場申報了“鹽田稻”品牌,今年1817畝有機稻可加工100萬斤大米,曹志高定價每公斤40元。“灘塗是片凈土,順泰要建的是綠色生態有機農場,將來把1萬多畝全部打造成有機稻生産基地。”

“不要説灘塗有機稻,就是普通稻也要比內地稻每公斤高出近3毛。”曹恒文説,“價格優勢源於灘塗種植未受污染。每年水稻收割時,我們總能看到丹頂鶴三五成群地飛來,悠閒覓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