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強筋骨,尋突破——工信部部長苗圩談如何解好中國製造大課題

2016-11-24 16: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張辛欣、姜琳)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的本錢。在經濟下行、內外部環境複雜的情況下,做強中國製造,有助於挖掘發展潛力,實現動能轉換。

解好中國製造大課題並非易事,要夯實工業基礎,又要突破核心技術。赴湖北、湖南進行調研後,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工信部部長苗圩。

強筋骨 夯實製造之基

在湖北宜昌,記者親身體驗三峽升船機,十幾分鐘的工夫就從壩底升至最高處,整個上升過程很平穩,幾乎感受不到“爬”了100多米。

“穩”勁兒得益於嚴絲合縫的工藝。苗圩説,長超百米、載重萬噸的升船機,大部分零件精度都是毫米級。

製造業的生命在質量,決定質量的是工藝。一個螺釘擰不緊,一對齒輪咬合不上,都會對産品帶來極大影響。苗圩説,工藝是製造的筋骨,即使是在智慧化、自動化大力推進的今天,對機器的打磨、對精度的控制仍是擺在製造業面前的一個課題,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突破。

夯實製造之基,不僅關乎一國製造的品質,更決定著製造業發展的潛力。

“一個國家工業基礎不好,想建成製造強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國的工業基礎尚不能滿足整個工業發展。在邁向製造強國過程中,要著力推進工業強基,補上發展短板,奠定趕超基礎。”苗圩説。

工業基礎包括基礎的零部件、元器件、工藝、材料以及標準等。工信部針對工業強基工程制定了發展方向,確立了重點扶持的産品,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立與工業發展相協調、技術起點高的工業基礎體系。

尋突破 搶抓智慧製造風口

夯實工業基礎是為了補齊發展短板,佈局智慧製造則是尋找中國製造趕超發達國家的突破口。

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力圖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中國製造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抓住發展智慧製造的契機。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把這兩個優勢發揮好,不僅能補上短板,還能發揮現有的優勢,加快整個工業化的進程。”苗圩説。

去年,工信部推進46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今年又啟動了63個,這些項目分佈在不同行業,在提高生産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研製週期、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工信部將把智慧製造的生産方式和管理方式在全産業範圍推廣,號召更多行業企業對標,促進這場變革的發生。

苗圩認為,中國智慧製造剛起步,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標準和核心技術缺失等。“智慧製造首要解決的就是互聯互通問題,必須要有共同遵守的規則。在核心技術方面,要加強高端傳感器等研發。”苗圩説,工信部將促進軟體業與製造業的密切結合,發揮各自優勢,突破在製造數字化方面的核心技術。同時,大力推進高端裝備及物聯網的發展,並加強智慧時代的網絡安全保護。

謀遠慮 營造呵護創新大環境

解好中國製造大課題,歸根結底要靠創新。營造呵護創新的大環境尤為重要。

推行創新驅動,首先要形成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讓企業在技術創新中承擔起主體責任。

苗圩表示,工信部將通過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目前已組織成立了動力電池創新中心,下一步要推動增材製造、工業機器人創新中心和省級創新中心建設,到2020年建立15個左右國家級創新中心。

有了創新成果,將其産業化同樣面臨考驗。如,技術和工藝不穩定,成本將難以降低。這就需要在建立創新體系基礎上,健全對新技術的容錯機制。

苗圩説,工信部已聯合有關部門啟動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給設備上保險,出現問題將由保險公司賠付,讓用戶敢於嘗試、願意嘗試新技術、新設備。下一步將針對新材料、新工藝研究首批次保險機制,不斷完善政策,擴大使用效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