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老國企有了新活力

2016-12-14 07:4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吉林化纖
老國企有了新活力

“這可是年産能4萬噸啊。以前産能2萬噸時,庫存正常都在3200噸左右。”吉林化纖集團公司長絲八車間工人魏海英説。眼下,吉林化纖集團的産品庫存已降到歷史最低。11月中旬的數據顯示,長絲庫存為1900多噸。

産品銷路好,庫存持續走低,折射了老國企的新活力。

吉林化纖集團公司于1964年建成投産,是家以化學纖維生産銷售為主的老國企。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曾經連續45個月虧損。今年前10個月,在産品價格持續下滑的大環境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5.1億元,同比增長10.3%。

老國企的澎湃活力來自哪?“創新是企業的靈魂。”吉林化纖集團公司董事長宋德武説。

為了提升産品質量,集團在長絲八車間實施了1萬噸人造絲細旦化升級改造項目,採用了世界領先的大型化、勻質化、細旦化生産技術。走進車間,只見230多臺紡絲機將一縷縷細絲紡成一個個絲餅,40多臺絡筒機嗡嗡作響,將像線團樣的絲餅紡成可出售的成品絲筒。

“高端客戶對絲條均一性有需求,下游企業自動化生産對大型化有需求,我們就緊跟市場調整技術、改造設備。”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剩勇説。

技術改造優化了品質,集團人造絲毛利率從2013年的6%左右提升到現在的15%。今年前10個月,人造絲産量2.6萬噸,同比增長超過30%;産銷率保持100%,國際高端市場佔有率達40%。

依託技術創新,吉林化纖將傳統産品人造絲做優,將規模産品晴綸纖維做出差別化,將竹纖維、碳纖維等新産品做成産業鏈。目前,吉林化纖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竹纖維及晴綸纖維生産基地、最優質的人造絲生産基地,擁有六大系列450多個品種的産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區市,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

11月7日,隨著生産指令下達,操作工開始上噴絲頭、遞頭、挂絲……經過10多分鐘的操作,潔白的絲束在紙芯上迅速繞成絲筒。企業年産1萬噸的可降解連續紡長絲項目實現一次開車成功。

“開車前,訂單都已下完。”王剩勇説,今年9月份,他和同事花了12天,跑了法國的PV展和意大利的9家下游用戶。在意大利,用戶反映打樣産品有染色不均的問題。“現場一看,發現是生産前的小問題沒溝通好造成的。一層窗戶紙的事,現場一交流就‘破’了。”隨後,新産品被空運到意大利,用戶滿意,又給吉林化纖發來了訂單。

吉林化纖集團公司下轄包括3家上市公司、3家外埠公司在內的19家子公司。圍繞跨區域整合資源、優化産業結構的思路,吉林化纖進行整體再佈局。2015年,吉林化纖將原有6.26萬錠紡紗項目,從吉林遷到了河北。這種産品的原料來自南方,市場也在南方。生産線的轉移,縮短了原料和産品的運輸距離,本已無利的紡紗生産線在河北的子公司形成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企業轉型升級離不開項目,項目建設需要資金。2014年,集團下的A股公司首次獲准定向增發,成功募集資金9億元,降低資産負債率20%,年降低財務費用3000萬元。翌年,吉林化纖再次利用A股市場成功融資17.2億元,開展新項目建設。

近兩年吉林化纖謀劃的19個項目,如今已經有12個達産達效。“吉林化纖速度,背後是管理機制的創新。”吉林化纖集團黨委書記劉宏偉説。

提效,企業首先從人員和崗位優化上下功夫。僅2015年,近1800人被優化充實到生産一線和新項目建設。工資與産、質、銷挂鉤,激發了員工主動性和責任感。集團旗下的A股企業原有員工7000多人,人造絲産能2萬多噸。如今,公司員工5000多人,人造絲産能超4萬噸。

為了改進和縮短管理經營中的審批流程,吉林化纖實行了“跳躍制”,流程從基層到高層,規定時間內不審批,自動跳過,並按照問題導向追究有關人員責任。(記者 岳富榮 祝大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