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物“醫生”妙手回春 10個月修復四川最大漢代陶棺

2016-12-24 13:54 來源: 四川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醫生”在加固陶棺碎片

今年8月,瀘州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的一口漢代陶棺,宣佈結束修復,並於近日通過四川省文物局的驗收。修復後的陶棺長約190厘米、寬約52厘米、高約67厘米,是四川目前出土漢代陶棺中最大的一口,十分珍貴。

一年半以前,這口陶棺其實還只是一堆碎片,並且和另4口陶棺碎片混在一起。來自川博的文物修復專家衛國帶領學生花了10個月時間,終於讓它神奇“合體”。

53歲的衛國,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在川博擔任文物保管多年後,他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文物修復之路。殘破的石刻造像、精美的青花瓷器,在他嚴謹的“診斷”和“對症下藥”後,重獲新生。

上千塊陶片早已疏鬆不堪

2015年初,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向川博文保中心求救:十多年前考古出土的幾口漢代陶棺石棺,由於缺乏修復力量,至今還是一堆碎片。作為文保中心修復石刻文物的老師傅,衛國被派到現場。“一看,哪有什麼陶棺的影子。在博物館廁所外搭建的簡易棚裏,數不清的陶片就攤在地上。大的有一米多長,小的就只比指甲蓋大一點點。”

衛國和弟子最終還是把這堆陶片數清楚了,“共有1100多塊,不過總共是5口陶棺的碎片。”原來陶棺出土時,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早已疏鬆不堪,在發掘時就開始破碎,搬運過程中也爛了不少。當地文管人員面對一堆爛陶片,束手無策。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