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百色發展特色産業助力脫貧攻堅

2016-12-25 07:2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西百色發展特色産業助力脫貧攻堅
小芒果成了“脫貧果”

産業是發展的基礎,是脫貧的主要依託。作為集“老少邊窮”為一體的連片特困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脫貧任務重、時間緊。選準扶貧産業,成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當地突出特色,引導農民種植芒果,實現了發展有産業,收入有來源,小芒果成了“脫貧果”。

24日,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全國産業扶貧(廣西百色)現場會,各地代表齊聚,學習産業扶貧經驗。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説,貧困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通過産業發展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保障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田陽縣那坡鎮尚興村谷隆屯是大石山區特困村,人均不足2分地,缺土缺水更缺糧,發展産業的先天條件不足。

易地扶貧搬遷,是實現“缺土”貧困村脫貧的有效途徑。在政府號召下,老村主任莫文珍帶領部分村民到尚興村弄蕉屯承包荒坡。莫文珍説,當地處於幹熱河谷地帶,特別適合芒果生産,通過科學論證,大家選擇芒果作為脫貧主導産業,“政府部門邀請專家和種植能手傳授經驗,不斷改良技術。2015年尚興村僅芒果産業就有800多萬元收入,人均純收入達8520元。”

産業成熟一個,發展壯大一個。百色市不斷擴大芒果種植面積,以芒果為主導産業的鄉鎮有42個,種植面積達115萬畝,産值40億元,累計帶動了25萬多人告別貧困。

産業扶貧,關鍵要帶著貧困戶幹,增強他們的持續增收能力,從“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在田陽縣扶貧産業園區,昔日的荒山已經整理成了果園。田陽縣政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黃燕蝶介紹,園區由政府平臺公司牽頭,統籌使用相關扶貧項目資金、合作企業發展資金和社會募集資金,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開墾梯田式果園,“目前園區已開墾5000多畝,種植芒果、油菜和白芍等。”

“設立扶貧産業園區,正是為了讓貧困戶真正融入到扶貧産業中。”黃燕蝶説,全縣每戶貧困戶可向農商行申請5萬元的政府貼息小額貸款,以入股的方式參與園區建設,在貸款期限內,每年享受10%的固定分紅,並妥善安排他們就業,這樣貧困戶就有股金和薪金兩份收入。

小額扶貧貸款的期限是三年,到期後,貧困戶是不是就領不到分紅了?黃燕蝶説,貧困戶可將前三年的固定分紅繼續滾動入股,實現長期參與園區經營管理,目前全縣已有4437戶貧困戶捆綁入股。“園區還鼓勵有意向、有能力的貧困戶進行返包管理,即按照每株每年30元的租金承包果樹,平臺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充分調動貧困戶參與扶貧産業的積極性。”黃燕蝶説。

産業扶貧,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百色市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專業種植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互利互惠和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貧困戶通過勞務就業、資金入股或直接參與生産等方式融進産業。

目前百色市從事芒果種植、流通、加工等生産經營的市級重點企業達12家,培育發展芒果種植合作社202個,經營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超過3500戶,2015年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從果農手中直接收購的芒果總額達12億元。百色市還引進加工企業,生産果脯蜜餞等産品,做大“二産”;挖掘農業多種功能,發展休閒、觀光等産業,實現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發展。(記者 王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