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擔當

2016-12-26 07:2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G20領導人峰會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中國作為本屆峰會東道主,推動各方把創新和結構性改革作為開創世界發展新局的主線,引領了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的前進方向。圖為在杭州地鐵市民中心站,乘客從G20宣傳語旁走過。(新華社發)

2016年,中國著力於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中國的行動和貢獻給世界帶來新的機遇——

即將過去的2016年,全球經濟治理格局在新起點上的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這一年,世界經濟低迷不振,深度盤整的態勢未變;這一年,英國脫歐讓人猝不及防、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瞬息萬變的形勢中閃現著各種亂象,紛亂的局面裏卻暗藏著發展的機遇。

這一年,中國著力於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中國的行動和貢獻凸顯著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擔當。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亟待變革

曾經在世紀之交展現輝煌的世界經濟,在經過新世紀頭個10年之後卻再也未能重現快速增長。那些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留下的“暗疾”逐漸浮現,進而成為阻礙世界經濟復蘇的種種“梗阻”:增長動力不足、貿易紛爭四起、宏觀協調不一、發展失衡加劇……各種形式的“黑天鵝”事件在2016年層出不窮,逆全球化的聲調四起。

世界經濟面對諸多問題的根源,在於增長動力不足引起的增速下調。2016年,世界各大機構紛紛調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普遍認為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將在2.9%以下。這將是繼2015年全球增長2.4%之後,全球連續第二年增速低於3%。儘管各主要經濟體都採取了經濟擴張性政策,實行貨幣寬鬆、加大財政刺激,但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同時還帶來了債務高企、結構失衡和産能過剩等問題。

近年來,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進展卻並不順利。隨著危機的逐漸消退和發達經濟體經濟形勢的趨穩,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各國宏觀政策不協調、不同步的現象頻繁出現,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並沒得到有效解決。全球貿易下滑以及金融秩序的紊亂無序,使全球化面臨前所未有的倒退風險。

治理的停滯也引發了諸多問題,較為突出的是保護主義情緒抬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歷來是各國各地區的重要承諾。然而,從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的7個月中,僅G20成員平均每月新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就多達21項,這是2009年以來月均最高的數量。此外,經濟失衡引發系列發展問題。地緣政治衝突、大國插手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愈演愈烈。不僅造成全球政治、地區形勢的動蕩,也成為全球經濟脆弱性增強的重要誘因。

這些問題相互糾纏、互為因果,隨著時代發展,現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

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治理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積極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對外開放也出現一些新的特點。這不斷推動著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給世界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多年來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目前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在對外開放的進程之中,新的特點正在不斷浮現。

不久前,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在一次發言中指出,我國對外開放在新時期出現了三大轉變:首先,由碎片化開放轉變成制度性開放。當前,我國正在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等各種試點試驗,以系統性的制度開放促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通過這些改革創新既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制度開放紅利,又為全球國際經貿合作新規則貢獻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其次,由以製造業為主的開放向服務業為主的開放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快推動製造業開放,到2010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此後,我國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和權重不斷提升。2015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佔同期全國總量的61.1%,約為製造業的2倍。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積極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並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進一步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

此外,由被動開放向主動開放轉變。在我國完成入世承諾之前,我國開放進程始終伴隨著國際“倒逼”現象,外在壓力不斷轉化為進一步開放的動力。儘管目前我國已建設成為全球最為開放的市場之一,但對外開放步伐仍沒有停滯,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我國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典型舉措。

在這些新特點、新形勢下,中國要想更好地抓住發展機遇,克服前進中的各種障礙,需要更加堅定地堅持“以開放謀共贏、以融合促繁榮”的發展思路,以新的開放理念引領發展,用新的視野和眼光促進合作,全方位提升開放水平、深層次推動改革發展和多領域促進互利共贏,也推動著中國更加主動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

無論是內部發展的需要,還是外部變革的呼喚,中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是多方期待的結果。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高度重視,主動謀劃。中央政治局在不到一年時間兩次圍繞全球治理舉行集體學習,提出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勇於擔當,這正是中國今年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主題詞。

一年來,中國成功主辦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在世界經濟、全球治理、二十國集團機制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作為本屆峰會東道主,推動各方把創新和結構性改革作為開創世界發展新格局的主線,引領了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的前進方向。面對制約世界經濟增長的根源性問題,中國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中國藥方”,為推進全球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峰會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佈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峰會達成的29項重要成果,在G20進程中留下深刻中國印記。

一年來,中國高舉全球化大旗,強調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在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上,中國直面“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區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問題,呼籲用行動表明亞太對經濟全球化決心不變、信心不減,同時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呼籲各方把共識轉化為行動,早日建成亞太自貿區,促進經濟一體化,促進互聯互通,促進改革創新,促進合作共贏。在中方引領推動下,利馬會議專門通過了《亞太自貿區利馬宣言》,確立了推進亞太自貿區的指導原則、重點領域、評估機制和基本框架,不僅保持了亞太自貿區建設勢頭,更為這一進程注入了新的動力。

一年來,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問題的立場毫不動搖。中國出席《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將中國的引領態勢從巴黎延伸到紐約聯合國總部。中美元首在杭州峰會期間共同交存《巴黎協定》批准書,彰顯了大國擔當。中國在聯大主持召開可持續發展主題座談會,率先發佈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首次提出應走出一條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對世界各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起到了引領作用。

一年來,中國還不斷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加強亞信、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機制建設,整合地區自由貿易談判架構。不斷加大對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的參與,不斷加大對教育交流、文明對話、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和項目支持力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在推動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安排的進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3年來,進展和成果超出國內外各方預期。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願,已同大約50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的國際産能合作,“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中國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各項工作正迎來全新局面。這更需要我們進一步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在擴大開放中同世界各國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不斷為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新的貢獻。(記者 連 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