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地緣相近”到“人緣相親”——京冀幹部雙向挂職助推協同發展

2016-12-26 13:0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孔祥鑫、魯暢、高博)每年互派百名幹部雙向挂職,規模大、級別高、層次全;工作機制實行原單位職務保留,新單位擔任實職,挂職幹部兩地都能“説上話”;聚焦發改、交通、規劃等重點部門及重點地區攻關……從2015年7月拉開序幕的京冀幹部異地挂職交流,讓時空近在咫尺的兩地心理距離也越拉越近。

記者採訪發現,無論是率先突破的産業、交通、生態三大領域,還是全方位高度協同的遠期目標,京冀歷史上規模最大、層次最全的幹部雙向挂職將讓兩地從“地緣相近”走向“人緣相親”,“人的協同”將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成效:200名幹部交出沉甸甸的成績單

“我跑了河北11個地級市、70多個縣市區,深入到100多家企業和開發區調查研究。”回憶起挂任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的經歷,已經返回原單位的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如數家珍,“1年的時間,讓我不僅收穫了經歷,更加深了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認識。”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5年7月24日,北京市與河北省啟動互派幹部挂職工作,連續5年每年輪換一批挂職幹部,首批兩地各選派100名。

如今,第一批雙向挂職幹部交流已經結束。此前挂任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的河北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國洪説,兩地挂職幹部緊抓緊盯,在多方面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項目:

在交通方面,挂職幹部協調北京市交通委加快京新等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推進新機場高速、延崇線等骨幹路網項目前期工作;

在區域合作方面,中關村承德大數據相關項目已有9個落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已入駐企業39家,石家莊中關村集成電路産業基地確定合作意向70余項;

在項目對接方面,推動京冀共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園、亦莊·永清高新區、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等重點園區建設和項目入駐;

在搭建功能承接平臺方面,北京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産品物流園成為目前承接北京批發市場疏解的最大單體項目,已完成投資近20億元,上千家商戶入駐……

“項目要靠人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説到底還是‘人的協同’。”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涉及的産業、交通、環保等項目,不是一簇而就。“通過大批幹部互派挂職,可以建立起兩地幹部協同發展、整體佈局的大局觀。”

變化:從互相戒備到親如一家

“一年挂職,一生難忘。”作為第一批雙向挂職幹部,從北京市大興團區委副書記崗位挂任廊坊市發改委副主任的靳璐用這八個字總結自己的挂職經歷。在她看來,去廊坊挂職猶如耕耘在“第二故鄉”。

“去年一到廊坊,我就把自己作為了當地的幹部,與廊坊的同志們同呼吸共命運。只有深度融入,才能了解實情。”靳璐説,正是有了幾十次到廊坊各縣市區的調研走訪,有了與廊坊市各級幹部群眾百餘人的深入交流,才能對河北和廊坊的經濟社會狀況有了真實了解,抓住廊坊亟須對接的産業和資源精準發力。

來自北京市豐台區的“80後”幹部呂震乾,此前在河北承德挂職市發改委副主任。“挂職之初仍有‘一畝三分地’的思維,但一切都在變化。”呂震乾説,挂職後考慮事情時甚至會首先站在河北的立場上,一盤棋的思想已經在腦海中牢固樹立。

對於不少河北幹部而言,來北京招商都遇到過令人心酸的經歷。“人頭不熟、門不好找、話不好説”常讓一些幹部望而卻步。在呂震乾看來,挂職交流讓雙方的溝通更順暢。“‘跑辦對接’是來承德後聽得最多的一個詞語。到承德挂職後,政府將我們15名挂職幹部分成5組,我們就承擔起與北京區縣主動對接的任務。”

現任大興區委組織部長的喻華鋒曾挂任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長,他深有感觸地説:“由於廊坊緊鄰北京,以前與北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産業競爭關係,彼此有時還存在防範心理,缺乏相互信任。”他説,通過相處逐漸建立了相互信任。只要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就能更快地讓雙方建立信任、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充分調動雙方合作積極性。

今年9月,北京順義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郝利傑開始挂任河北邢臺市威縣副縣長,成為第二批京冀雙向挂職幹部中的一員。看到第一批幹部與當地幹部群眾水乳交融,他對未來一年的工作充滿信心。

思考:推動協同與培養幹部雙管齊下

作為第二批京冀雙向挂職幹部,河北省任丘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小明挂任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在動員大會上,對於第一批幹部介紹的經歷和經驗,唐小明認真聆聽、仔細記錄,他對未來的工作也在進行著深入思考。

“挂職幹部應起到宣傳員、信息員和聯絡員作用,不僅在挂職期間發揮作用,也要給兩地長期交流合作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挂職隊伍。”唐小明説,在為河北做好項目對接的同時,更要學習北京經驗,幫助河北打造適宜企業長期發展的社會、人文等“軟環境”,這樣才能有利於京冀産業的深入對接和長期發展。

“在政府管理能力和人才配置上,河北與京津有著不小的差距,此次幹部互派對河北來説重在學習。”張貴説,首先要在理念上尋求進步和突破,最主要的是學習北京先進的管理理念,來提升河北幹部的管理能力。

“按照目前的規定,幹部互派每年輪換一次,每批幹部挂職時間一年。”在承德結束挂職的呂震乾認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一張藍圖繪到底”,幹部也要有持續性。“為了保證工作的連續性,也為了系統地培養年輕幹部,針對個別優秀挂職幹部可適當延長挂職期限”。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建議,未來可以探索更高層次、尤其是部門“一把手”的交換,考慮延長交流期限到一個行政任期,更好帶動協同的規劃實施;可以在行政和科技領域之外,把交流範圍擴大到高校、醫院等文教公共服務領域。

“除了在京津冀協同的重點部門,今後雙方互派幹部可以考慮更多地派往地市的綜合管理崗位。”洪繼元説,希望京冀兩地幹部互派挂職能夠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既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又能為兩地培養更多優秀的幹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