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林海雪原“火”了誰?—— “中國雪鄉”冷資源變成“熱能量”

2017-01-22 18:1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1月22日電(記者 陳國軍、梁書斌)這兒是獨一無二的雪的王國,千姿百態、如夢似幻。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零下20多攝氏度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依然遊人如織,讓這個曾是苦寒之地的林海雪原變成了紅紅火火的“中國雪鄉”。這紅火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林海雪原發展旅遊業化為金山銀山的巨變。

林海雪原,火了雪鄉火了遊人

走進1月的雪鄉,令人心動的雪韻便透了出來:湛藍的天空,一座座相連的“雪屋”,紅彤彤的燈籠……風兒一吹,雪飄燈搖。街邊不時見到花棉襖白氈靴、狗皮帽子紅圍巾的山裏妹子,任擺滿凍梨、凍柿的水果攤上鋪滿雪花。

雪鄉是雙峰林場所在地,“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當地人説,來自日本海的暖氣流和來自貝加爾湖的冷氣流在這裡相遇,撞出長達7個月的雪期和高達2米的積雪。這兒的雪又黏又輕,生成了風情萬種的奔馬、臥兔、神龜、巨蘑……

“這麼漂亮的雪只在照片上見過,實在是太美了!”廣東遊客小張説。夜晚,站在雪鄉3.2公里棧道上俯瞰,家家戶戶懸挂在房檐、屋角、門樓前的串串紅燈籠,以特有的“中國紅”調色著“白雪”,似白似紅,光怪陸離,營造出迷人的浪漫。在靜謐的雪韻大街上,林場職工自編自演的東北大秧歌,吸引著遠遠近近的遊人。

大海林林業地區旅遊局副局長劉忠才説,從去年11月6日到今年1月19日,雪鄉已接待遊客27.7萬餘人次,同比增長52%。

落雪成金,過上紅火的日子

在雪鄉一個農家院的門前挂著這樣一副對聯:“綠水青山迎賓客,冰天雪地招財來”,橫批是“落雪成金”。折射出雪鄉發展旅遊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2000年以前,雪鄉是苦寒的代名詞,組織上派誰誰都不願來。”雪鄉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黨支部書記楊榮濤説,雪大、路遠、海拔高、山多地少,那時138戶人家的林場竟然連個學校都沒有,“如今,連神仙都願來啦。”

林場職工樊兆義見證了雪鄉的變遷。上世紀80年代初,樊兆義被分配到雙峰林場當伐木工,妻子周長貴在林場食堂工作。“不景氣時,一個月收入只有兩三百元,還不按時發。有一年發了4個月工資,壓了8個月。”樊兆義説。

2002年左右,林場號召職工轉型發展旅遊。“這麼多年就是砍樹伐木頭,旅店那事咱整不了。”那時已到機關工作的樊兆義説,林場要求機關帶頭,並提供優惠木材蓋房子。他拿出準備留給兒子結婚用的1萬元錢,動員妻子硬著頭皮開起了周大姐家庭旅館。

“剛幹那會,只有三鋪炕、一個廚房,也沒有室內廁所,也沒多少客人,賺不到錢。”樊兆義告訴記者,隨著遊人的增多,旅館不斷“升級換代”。如今,周大姐家庭旅館實現了“鳥槍換炮”,有15間客房、8個服務員,還有一個大餐廳。每天接待遊客50余人,年收入30多萬元。

像樊兆義一樣,林場職工隨著雪鄉的紅火陸續都圍著旅遊忙活起來。“過去千把元錢就能買一趟房子,現在一個普通的農家院都要上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

“換崗不下崗、分流不出局、人員都安置。”楊榮濤説,雪鄉火了,也讓林業職工日子火了。2016年僅林業局圍繞雪鄉遊的經營人員就達5300余人,直接從事旅遊工作的達3858人,安排林業局轉崗職工就業833人。

斬斷黑手,雪鄉傳播“正熱能”

進入雪鄉,在廣場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電子顯示屏,上面除了滾動播出當天的日出時間、溫度、遊客注意事項外,明碼實價地公佈著餐飲價格標準。“對於遊客舉報的違規商家、亂收費現象也都全部實名曝光。”楊榮濤説。

曾有一段時間,蜂擁而至的遊客,讓雪鄉猝不及防。一些不良的商家與旅行社瞅準機會宰客。剛剛過上紅火日子的雪鄉人心痛至極,大海林林業局和景區管委會除了管與罰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加強有效供給上,以市場手段平抑亂漲價和亂收費行為。

雪鄉還有免費的3.2公里的高山徒步棧道和觀景臺,有了再現原生態自然景觀的幾十個茅草屋及柴棚、糧囤、圈舍以及農家小院,有了林業局管理的雪韻閣、民俗旅館、木刻楞房以及汽車旅館等旅館設施,有了雪韻大街上的“雪鄉特色産品展銷中心”。“這個店是林業局是2014年開的,除了展示,還可平抑宰客行為。”店長劉冉告訴記者,店裏平價出售幾十種森工産品,還有當地特色産品、旅遊紀念品等。

據介紹,2016年雪鄉實現旅遊産值2.3億多元,林場直接收入2700多萬元。直接帶動當地餐飲收入3032萬元、住宿收入3498萬元、山貨等購物收入5598萬元,帶動區域旅遊相關産業收入5億元。

“遊客火了,林場火了,職工火了,種養加産業也火了。”楊榮濤説,在雪鄉,只有贏家,沒有輸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