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深圳:環境治理成效顯 黑臉琵鷺來“過年”

2017-01-31 16: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1月31日電(記者 陳宇軒)微風和煦、候鳥飛翔……春節期間,到深圳灣觀鳥成了深圳市民過年的“新年俗”。

深圳灣是深圳西部與香港新界之間的海灣。近年,隨著環境治理力度加大,深圳灣更加適合候鳥棲息,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數萬隻候鳥離開寒冷的北方,到深圳灣畔的紅樹林越冬。

資料顯示,每年有約10萬隻遷徙的候鳥在深圳灣紅樹林停歇、棲息,這裡是東半球國際候鳥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停歇地”和“加油站”。深圳灣紅樹林冬季常見的鳥類有4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保護鳥類有23種,包括黑臉琵鷺、黑嘴鷗、白肩雕等。

深圳市觀鳥協會原會長董江天介紹説,黑臉琵鷺外形獨特,身白麵黑,扁平的長嘴與琵琶類似。黑臉琵鷺是亞洲特有的鳥類,種群數量稀少,已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來自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在深圳灣越冬的黑臉琵鷺數量達411隻。然而,2013年和2014年數量卻下降,2014年僅有252隻。近兩年情況有所好轉,在2016年1月的全球同步普查中,全球的黑臉琵鷺數量為3356隻,深圳灣地區為371隻。

董江天認為,深圳灣禁漁對於黑臉琵鷺棲息環境的改善有重要意義。2014年5月,深圳灣正式禁漁,在規定的區域內禁止一切捕撈和養殖活動。

董江天説:“以前深圳灣存在非法捕撈現象,導致黑臉琵鷺的食物大量減少。近年由於禁漁,深圳灣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黑臉琵鷺又能吃飽了。”

越冬棲息地的“升級改造”也成為黑臉琵鷺等候鳥留在深圳灣“過年”的原因之一。深圳紅樹林基金會保護地項目總監李燊説,以前退潮時,候鳥在海邊的灘塗覓食,當海水漲潮時,候鳥面臨“無處落腳”的窘境。

2015年起,深圳紅樹林基金會開始對深圳灣紅樹林附近的魚塘進行改造,將原有的若干個小魚塘合併為大魚塘,增加了水面面積,還在魚塘裏建造了適合候鳥棲息的低矮小島。“改造之後的大魚塘形成了一片植被稀疏、視野開闊的淺水水域,這適合水鳥的棲息環境。”李燊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向思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