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正抓緊制定一號文件實施意見

2017-02-07 10:39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主攻供給質量嚴守三個底線,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廣東正抓緊制定一號文件實施意見

備受關注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5日正式發佈,明確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主線。

筆者6日從相關部門獲悉,我省正在抓緊制定一號文件的實施意見,並將於近期出臺,著力深入推進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據了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連續兩年寫入一號文件。在農産品市場持續繁榮的今天,為什麼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東圍繞推進改革已有哪些部署和成效?今後將如何深入推進?……就這些問題,筆者採訪了省委農辦主任陳祖煌、省農業廳廳長鄭偉儀及“三農”領域專家。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廣東農業農村發展問題的關鍵之舉,是今後一段時期廣東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陳祖煌表示,下一步我省將更加注重優化區域佈局,推進産業産品結構調整和深化體制改革,嚴守“農産品有效供給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三條底線。

推進産業融合試點打造融合發展亮點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一號文件的核心。對此,鄭偉儀錶示,廣東將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供給質量效率、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在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強化科技創新、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等多個方面,補好農業短板,延伸産業鏈和價值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

一號文件也提出要深入實施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在融合發展方面,廣東農業公園的創建是我省的一個亮點。

據統計,2016年,我省規劃創建了10個農業公園,今年春節前已建成開園7個,每天入園參觀人數約6萬人,並率先在全國發佈農業公園評審標準和創建規範。

佛山把農業公園建設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舉措來探索推進,第一批農業公園已建成開放,深受市民歡迎,為農業轉型發展注入了效果明顯的“正能量”。

佛山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公園的建設首先是促進了農業增效,據統計,全市首批10個農業公園年産值11億元,折合農地産出率每年每畝6.6萬元,如寶苞農場評上了農業公園後,門票收入增長了40%。

此外,農業公園的建設還增加了農民收入,全市首批農業公園吸納農村就業人口9383人,帶動就業農民年人均增收8419元。

與此同時,我省還推進産業融合試點示範,支持珠海、江門創建現代農業綜合體,組織申報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5個,打造融合發展亮點。

補齊設施農業短板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今年的一號文件把“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這一方面,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總的説來設施農業還是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這與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與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多樣化、高端、高質的農産品需求極不適宜。

因此,在設施農業建設上,我省加大力度“補短板”,陸續建成一批蔬菜、花卉、水果栽培等設施農業溫室大棚。據統計,目前我省已投入3億多元支持省級現代農業“五位一體”示範基地建設,同時多方籌集資金,加快設施大鵬和水肥一體化基地建設。

陽山縣江英鎮香菇産業園2015年被評為“五位一體”基地,主要培育種植食用菌及蔬菜作物。在“五位一體”基地的支持下,目前産業園一期開發已完成,配套了一個420平方米的冷庫,便於保險和儲存。

此外,産業園也搭建了50個三種類型(等級)的大棚,其中1個配套了造價18萬元/畝的風機水簾。“高標準的設施令大棚保證了香菇適宜生長的環境,實現了現代農業信息化,實現了香菇的冬夏全年種植。”園內陽山縣鑫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總監潘能德已深刻體會到了“五位一體”基地給企業帶來的變化。

在産業園的帶動下,陽山縣掀起了香菇栽培的新高潮。據陽山縣科技和農業局初步統計,2016年全縣食用菌栽培面積1700多畝,總産量3100多噸,産值3800多萬元。

在省農業廳種植業處相關負責人看來,就像“五位一體”基地給陽山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産業一樣,“五位一體”基地真正補齊了粵東西北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

著力推進提質增效提升農産品質量

此外,在優化産品産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方面,一號文件指出要全面提升農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如何實現食品安全是農業供給側改革面臨的棘手問題。”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胡靖認為,僅僅靠加強監管,比如建立食品追溯制度是不夠的。關鍵是還要在生産側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強化標準,規範管理。同時建立農戶與居民之間的互動和信任,逐漸形成生産者的自律。農業生産側實現了安全,食品安全才有堅實的基礎和保證。

廣東去年在“農業生産側”實現了不小的突破:在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延伸績效管理考核中,我省位居全國第一;農業部專門致函省領導通報表揚我省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連續4年得到農業部表彰,全省沒有出現區域性重大動植物疫情。

為突出品牌創建提品質,我省加強標準化生産,目前累計創建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778個,制定省級地方標準551個,認定了首批100家省農産品出口示範基地,新增6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在品牌創建方面,全省有效期內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分別達到1710個、745個、87個,名牌農産品1042個。

同時,我省還大力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推動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全省90%的縣設立了農業綜合執法機構,91%的縣級農業部門設立了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檢測機構基本實現市縣全覆蓋,成功創建了5個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市縣,推進投入品追溯試點市建設。

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我省還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重點來抓,加大扶持力度,實行多元化培育。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培優工程,啟動了培育100家上市農業龍頭企業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全省農業龍頭企業3324家,其中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33家,35家企業上市融資。

抓好八大工作將工作重心轉到供給側

2016年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業態創新、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深化改革等方面邁出重要步伐,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贏得主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同時我省農業農村經濟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陳祖煌認為,當前我省農民持續增收壓力較大,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農業仍是我省推進“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特別是在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農業農村發展動能不足、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大、農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顯現。

陳祖煌表示,下一步我省“三農”工作總的要求是,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而對於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的方向,胡靖認為,北歐的挪威、瑞典、芬蘭,一直是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三個國家。其最顯著的標誌,不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不是網絡、飛機、汽車等現代用品,而是生態環境異常良好的鄉村田疇、山巒、草地、水面。“這應該是中國各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仿傚的方向和目標。”

鄭偉儀則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頭緒多、任務重,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紮實推進。今年我省要重點從抓好結構調整、綠色發展、主體培育、創新驅動、質量安全、産業融合、載體建設、深化改革八個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把工作重心轉到供給側,加快實現從需求管理為主向供給管理為主、從突出抓總量向突出抓結構的轉變,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突出農業結構調整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兩大任務”,調整優化農業的要素、産品、技術、産業、區域、主體“六大結構”,重構現代農業産業、生産、經營“三大體系”,使農業供需關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

鄭偉儀認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要向改革要動能,重點以“三權分置”為契機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記者 黃進 胡新科 通訊員 粵農信 劉正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